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李志明:从“国家裁缝”到“智造先锋”
    作者: 时间:2023-04-12 评论(0)
    1982年,李志明走进了高考考场。两分之差,使他未能叩开大学的校门。农村人讲究学个手艺,他拜师学了瓦匠。出徒后他却改变了主意。从小他就向往穿上军装。只要有部队拉练经过,他都会跟着队伍跑好远。他背着家人报了名,直到入伍通知书寄来了,家里人才知道了他参军的事儿。
    1985年底,他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军营,复员回乡后先是在一家杂志社当记者,后顺利地转为国家干部。捧着铁饭碗的他,却一门心思地想下海干一番事业。当记者时,他采访过不少成功的企业家,受他们的鼓舞,他跃跃欲试。
     
    远离市中心的栖霞区新建了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雄心勃勃的李志明和妻子从金林注册了卡思迪莱公司。账面上只有寥寥3万元启动资金,租的两间房只有几十平方米。在这个“小作坊”,他俩带着7名女工,每人1把剪刀,从做大檐帽开始了创业。


    “诚、信、实、新”
    三十载

    事非经过不知难。自己干企业比听别人的创业故事,要难得多。“出师不利”“败走麦城”,用这些词来描写他的经历都很贴切。好不容易接到了一份订单,因经验不足,采购了劣质材料,做成的衣服质量差。看着一件件成品,他艰难地作出决定:不能发货,直接报废。如此一来,还没赚钱的公司直接就亏损100万元。为了“诚信”二字,他们硬着头皮四处化缘,凑钱重新购买原材料,终于保证了这份订单产品的质量,使客户深受感动。
     
    创业初期的这一灾难性打击,给他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正是因这次惨痛的教训,从那时起直到现在,他都非常注重狠抓产品质量,视其为企业立命之本。有人问他创业有何感悟。他概括了4个字,“诚、信、实、新”:以诚为做人之根,以信为处世之本,以实为创业之宗,以新为发展之源。正是靠着诚信,他和妻子带领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卡思迪莱集团已有20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每年缴税近亿元。
     
    卡思迪莱30年风雨兼程,闯出了一条军民深度融合、勇作行业标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聚焦行业制服、智能制造的创新发展之路,创出了一条服装、装备、工麻生物、科技新材料各成体系、优势互补的多元发展之路。昔日的小作坊,已经淬火成为业内领先、国内领军、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除了覆盖国内市场,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同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美国进行制服项目合作,在国际制服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卡思迪莱集团像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正呈现出科技引领、创新赋能、多元并进的强劲发展态势。
     
    李志明坚信,走自己闯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路,就能走得更稳、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阅兵服上大突破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李志明依然常常回想起军旅生活。在他心目中,军装特别能体现精气神。于是,他们把军服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
     
    国务院批准着制服的部门有十几个,卡思迪莱是这些制服的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集团长期致力于制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研发及标准拟定,系军队、武警、公检法司等国家部委及行业制服的定点生产企业,覆盖了25个行业的制服、制帽等全品类服装系列,包括常服、礼服、执勤服、作战作训服等。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武警礼服面向社会招标,参与竞争的16家大型军工制服企业个个底气十足。做军服,就要有军人不服输的精神!他亲自担任总指挥,打响了看不到硝烟的夺标战。他组织专业的设计打样和量体裁衣团队,先后3次修改设计方案,经过了10多项检测考核和反复试穿。最终,卡思迪莱过关斩将、一举中标,开创了由民营企业承制阅兵礼服的先河。
     
    夺标不易,达标更难。为了确保质量,他带着量体师赶赴训练场,详细了解武警阅兵方队每个官兵的形体特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在训练场一待就是几个月,一本阅兵服制作笔记记了200多页。在生产关键阶段,他提出,阅兵服设计应打破常规西装版式结构理念,指导技术人员攻克阅兵服除褶等技术难题,通过高温定型制作成免烫衬衣。这项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按照平日生产的节奏,工人一天做12条裤子。而卡思迪莱这次为做好武警方队阅兵裤,采用了特殊面料和特殊工艺。制作一条裤子有132道工序,需缝制18537针,每个人每天只能做两条。他督促工人每个细节都一扣再扣,不得有半点疏忽。卡思迪莱一炮而红,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集团一举成为国内制服团购市场的排头兵,被业内誉为“制式服装专家”“国家形象设计师”。
     
    首战告捷,名声大振。随后,集团又承接了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建军90周年、国庆70周年等重大国事阅兵服及礼宾服的研制和应急生产任务,完成我国首支反恐部队——“雪豹”突击队特战服、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国宾护卫队礼宾服,以及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制服研制生产任务。集团参与重大国事活动60多次,服务军警人数500多万人次。
     
    在一个个重大突破中,卡思迪莱捷报频传。


    国庆
    70周年与身着卡思迪莱研制生产的星空迷彩服的战旗方阵留影



    绿色发展大格局
     
    绿色发展,是卡思迪莱旗帜上最鲜亮的底色。李志明清楚,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走绿色发展之路。科技,是绿色发展之本。他带领卡思迪莱在多年积累的定制服装经验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科技应用研发。
     
    30年来,卡思迪莱累计投入的研发经费超过数亿元,获得各项发明实用专利400余项,参与拟定行业标准200多个。集团专门成立了创新研究院,承担了新一代装备、服装、套服等多个攻关研究项目。其中一些项目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动力。卡思迪莱借助创新,成功地实现了突破转型。从创生、蓄势,到亮剑、爆发,再到裂变、融合,他带领集团坚定地踏上了“互联网+智能”转型之路。
     
    早在2009年,卡思迪莱就瞄准高端警用装备以及军用服装市场中的高科技装备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2019年,集团完成了智能产线的先期布局,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第八届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卡思迪莱集团旗下的润泽金松公司展出了系列产品,十余款人性化、个性化、定制化的装备同时亮相。选用复合型材料制作的轻量化防弹衣系列,其中最轻的只有1.4公斤,能够有效减轻穿戴者的负担。
     
    2020年下半年,他带领团队,全力攻克特殊环境下的官兵着装问题。研发团队连续5次深入一线深度调研,现场开展技术攻关和方案设计论证,很快就研制出了技术含量高、保暖效果好、整体材质轻的新型制服。
     
    在他的指挥下,集团从辅警服装入手,打造专业制服和军用装备“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智能制造协同服务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业务链、生态链。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将海外市场迅速扩大到中东地区及世界各地。
     
    在创新的道路上,卡思迪莱越走越坚定。创新研究院承担了新一代单兵装备、新时代军服、单兵作战套服等多个军队攻关研制项目;子公司北京润泽金松与聚光科技经过10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某型号高端精密装备,获得了两项世界第一,被批准列装定型,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兵码勇”显大气派
     
    朋友送给李志明一对兵马俑,无意中说了句“兵马俑一站两千年”。这竟激发了他的灵感。他不但打造出了一个不倒的品牌,而且在互联网品牌销售上闯出了新天地。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让众多服装品牌线下终端门店遭受了空前的压力,“稳妥过冬”成为不少企业家的选择。2021年,他倡导卡思迪莱决策层反复研究,决定开展新尝试,进军“兵码勇”线上服装品牌,主打户外运动市场。他非常清楚,这次线上创牌的尝试颇具挑战,对于已在军品、商务男装领域探索多年、有着稳定发展的制造型企业而言,风险与压力极大。在那段日子里,他带着“兵码勇”研发团队一边调研需求,一边四处走访上游供应商,想方设法寻觅科技纤维面料。那段时间,“多多推荐高科技、功能性产品”,是他与圈内好友沟通时必聊的话题。
     
    让科技成为服装最时尚的元素。在“兵码勇”团队的努力下,具备“防水防油防污”三防的黑科技白T恤,轻盈高弹、零负担的云感裤,暴晒不黑密码的防晒衣,深海蚝壳聚合成纳米级保暖棉服等产品纷纷问世。
     
    跑步健身30年的他,披装上阵为“兵码勇”品牌代言。他带领团队首创了线上、线下产品推广融合模式,积极运营“暖警、惠警移动直营店”,获得了单场活动销售近百万元的骄人战绩。他和团队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一直坚持紧贴用户需求,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研发,以用黑科技、软实力抢占市场先机。
     
    “蚝芯维”科技保暖材料研发项目,是集团取得的众多成果之一。由于纳米级蚝壳粉颗粒的天然微多孔结构及具有天然的深海矿物特性,使蚝芯维材料天然自带抑菌防螨性能、防静电性能及远红外功能。经过 20 次水洗测试,这种材料依旧保持长效抑菌防螨等功效,还有易打理的优点,非常适用于生产军警、户外等有特殊需求的防寒保暖服装、睡袋、被褥等产品。
    2022年,“蚝芯维”科技保暖材料研发项目完成了综合性能指标测试,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兵码勇”品牌也实现了研发项目订单1.1亿元的年度目标。
     
    产业报国大情怀
     
    在李志明看来,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他的带领下,卡思迪莱始终秉承着产业报国精神。
     
    汶川特大地震后,他迅速召开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当天便动员工人赶制了2万余件、价值200多万元的服装,并组织员工捐款10多万元,通过红十字会紧急送往灾区。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又组织公司向灾区捐赠了价值150万元的衣物。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发生后,根据政府要求,卡思迪莱3天时间打通流水线,第一时间转产防护服,生产数量占当时全国日产总量的六分之一,以“战时速度”完成了生产80万件防护服,分批次向多家政府部门及医院捐赠了防护服等物资。21日,正月初八,首批防护服随江苏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在抗疫一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中,面对企业封(管)控造成停工的情况,卡思迪莱不断招聘熟练机工,从因疫情停产倒闭的服装企业中,招收了一线熟练工人,既带动了下岗人员再就业,又快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他心里非常清楚,只有企业发展才能更好地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企业文化大风度
     
    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赋能卡思迪莱的发展。集团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还获得了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抗疫先进集体、江苏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南京市长质量奖、南京最美抗疫先锋等荣誉。李志明获得了“江苏省首届退役军人创业之星”“全国纺织行业抗疫先进个人”称号,跻身“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行列。
     
    对于企业发展,他有许多思考。他总是对周围的人说,新时代里,企业家亟需转换三个角色。一是从老板转换为老师。过去一个人拼命做,现在还要传道授业解惑,把企业文化总结好、传承好。二是从决策者转换为主持人。主持开会时要让大家来说,用众人智慧解决众人问题。三是从领导者转换为合伙人。要让大家明白是在为自己打工,借助体制机制创新来促成深度合作。
     
    他认为,人需要三种能力。接受当下的能力,放下过往的能力,相信未来的能力。做好现在就是更好地服务未来。他倡导,与合作伙伴建立利益共同体,与消费者建立普惠共同体,与企业每个成员建立精神共同体。
     
    “国家裁缝”到“智造先锋”,卡思迪莱30年的奋斗历程,形成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他将其概括为9种精神:务实奋斗的创业精神、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凝聚拼搏的团队精神、合作共赢的共享精神、实业报国的奉献精神。
     
    他坚定地说:“这些宝贵的精神,是集团30年一路走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30年的实践证明,继承和发扬好这些精神,卡思迪莱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充满强劲动力,永远饱含奋斗活力。”
     
    他创办了卡思迪莱学院,亲自任校长。面对集团员工,他出口成章,“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愿意改变比改变更重要。”
     
    携手奋进 伉俪情深
     
    回首往昔,唯有感恩。感恩时代,赋予了卡思迪莱蓬勃生长的沃土。感恩朋友,帮助托起了卡思迪莱成长发展的蓝天。感恩家人,让自己体验到了幸福的味道。
     
    在他看来,人和人之间有三缘:血缘、情缘和事缘。办企业是事缘,就是“一伙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辈子”。
     
    每次出差一回到南京,无论多忙,他都要先去看一看母亲。父亲英年早逝,兄弟姐妹都还小,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养大。他从小就知道要知恩图报。他尽量挤出时间陪伴母亲。对儿女,他充满了疼爱。在他看来,放手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父爱的最好呈现。
     
    他和妻子从金林既是相濡以沫的夫妇,也是比翼齐飞的战友。妻子任董事长,他做总裁。夫妻俩志同道合,既分工,又合作,公私分明,默契和谐。如果有不同看法,俩人都能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回到原点。用他的话说,就是通过“调频”达到同频。
     
    岁月流逝,不变的是他产业报国的初心。他说,看准了的事,就沉下心来做、耐着性子做、循环重复做,不做极致不罢休,不做成功不松手。卡思迪莱正处于由传统服装企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说,2023年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和关键之年。“十四五”期间,公司销售规模将实现“翻两番”,2025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下一步将大力推动旗下润泽金松和云南工麻上市,到2030年,集团公司将成为百亿企业。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