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明绝对是那种“不呜则已,一呜惊人”的角色,他的企业也秉承了他这种气质。王启明并不善谈,但是寥寥数语却总是很经典;他不咄咄逼人,但是对认定了的事却坚定得近乎偏执;他不事张扬,却对事业有着海阔天空的追求。
王启明说过,从来没想过从政等类似的事情,做企业、干出一番事业是自己最大的梦想。为了成就自己的梦想,王启明韬光养晦10年,深植工厂一线打根基。
隐忍是王启明与生俱来的性格,王启明说:“民营企业搞自主研发,起步总是艰辛的。”因此,在他看起来甚至还时常羞涩的表情下,隐藏着一种独立思考的功力,他只关心他想关心的。让他持续关心、不断思考、不断身体力行的主题就是创新。
王启明 海天轻纺集团董事长
王启明 “贩卖”创新的人
“创新应该是萝卜、咸菜的事情,而不是鲍鱼、海参的事情,是每天面临着的、需要每天考虑的事情。”这是王启明对创新的态度,他认为,海天集团就应该站在风口浪尖,不断推出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
正是因为创新,海天集团在被认为是“中国纺织业瓶颈”的面料行业找到了空间。揭开了王启明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如何带领企业不断创新的神秘面纱,就揭开了海天集团能够在面料行业独领风骚的秘密。
和巨人一起行走
能让海天集团能够真正站在高端,领先地位的是一个美丽的名词—一SOFIO恤。为了迎接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面料新品,海天和美国杜邦谈判了两年多。为什么王启明要坚持谈判?因为他知道,只有和巨人一起前行才会让自己最快最好的成长,杜邦是世界项级面料开发企业,能和杜邦携手,海天的发展将是跨越式的。
2004年6月20日,美国杜邦正式授权泉州海天轻纺集团使用杜邦SORONA聚合物开发、生产和销售PTT短纤维、纱线及其织物。海天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全球第二家获得杜邦公司许可的PTT短纤维生产厂。
对海天而言,获得世界知名公司杜邦的正式授权,不仅说明了海天轻纺自身在纤维与纺织品研发和推广方面的实力、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以及整合纺织产业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海天以领跑的速度发现并成功的争取到了这样一个在国际上都处于高端的技术支持。
“与外国人的合作我们不吃亏。”王启明说,比如杜邦在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已经有50多年,利用他们的基础技术,我们着手实际应用领域的研发,“最终杜邦分享了消费环节的利润,海天则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团队”。
受此启发,王启明顺应时势,及时在海天提出了产业链管理策略,加强合作机制:与杜邦等大型知名公司合作,加强企业在原材料和基础技术上的实力:与日本东丽、韩国汇维仕、仪征化纤、厦门翔鹭等具有实力的原材料、助剂企业合作,为产品的研发提供充足的素材;与佐丹奴,UNIQLO等客户合作,使产品开发更有针对性,实现产品更新的快速反应;与东华大学、中国流行色等科研机构合作,使海天变追随时尚为引领时尚。
长自己的翅膀
在实现了与杜邦的合作后,“用什么切入点,用什么产品来展现SORONA特性”的问题困扰了海天。试过了无数种搭配组合后,海天成功开发出绒类织物、泳装面料、运动休闲类产品、内衣功能面料等四类产品。尤其是其中的运动休闲类面料,是海天将SORONA和海天自行研发的COOLORY面料交织而成。新面料具有色彩鲜艳,弹力、柔软度好,快干性能突出的种种优点,成为海天的核心优势产品。目前海天确立了在运动面料和功能性面料领域的独特优势。
“民营企业做研发不容易。自主技术的研发投入大、见效慢。”王启明说,“但企业要发展,这一步终究是要迈出的”。
海天在新产品研发上始终坚持以“创新”来为产品注入新鲜的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这自然离不开掌门人王启明的决策和态度,王启明说他对做企业的最根本理念就是:“围绕着‘新、快、好、省’的研发准则,海天力求在研发过程中做到产品风格新、功能新;市场反应速度快、研发速度快;产品品质好、成本省。并在此基础上确保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展望一代的完善研发步骤。”
如今的王启明奔波在上海和泉州之间,更多的时间留给了上海,在他的谈话中也更多地阐释着上海快速反应体系。在他忙碌的背影后,也许明天,会有更多中国面料伫立潮头看长天,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