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最朴素的信念和先觉般的市场感知,造就了一个企业传奇般的历程和50年的奇迹。凭借艰难的创新,她让一个即墨的本土企业脱胎换骨,即发今日的辉煌,更映衬了她名字的璀璨。陈玉兰,一个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老太太,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同行所尊重和艳羡。
“发展再发展”
即发深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哲理,注重把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当作企业决胜的利刃,他们“宁住简陋办公楼,不让设备显落后”,一直坚持把发展资金用在引进设备和提升技术方面,相继引进生产科研设备数千台(套),累计投入已达5000万美元,被誉为“国际先进设备博览馆”。
在此基础上,即发加快基地建设,继2000年投资10.8亿兴建占地千亩的即发针织工业园之后,2004年又规划建设了计划总投资50亿的龙山梭织工业园。目前,通过外引内联,两大产业基地已积聚了40多个企业,形成了集纺、织、印、染、针织梭织面料和服装加工于一体的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
在技术层面,即发率先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又投资1000余万建立了综合实验室,顺利获得中国“GNAS国家级实验室”认证,同时,还斥资3000多万建立总面积450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平均每年开发新技术上百项、新产品上千种,集团销售收入的27%、利润的30%以上来自于技术创新。“即发”牌甲壳质纤维保健针织内衣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专利。高弹针织服装面料定型技术、成衣染色技术等成为即发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技术优势。
陈玉兰坚定“市场共同开,有钱大家赚”的经营意识,把贸易往来中建立起来的友谊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在巩固日本、美国市场的基础上,及时开发了俄罗斯、中东、欧洲、南美等市场,先后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贸易公司和办事机构,与沃尔玛、家乐福、GAP等多家大公司建立了长期商务合作关系,“即发”牌针织服装声名鹊起,销量快速递增。
即发管理学
多年来陈玉兰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的即发特色的管理文化,创立了适合自己企业实际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法”,即:对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工作质量、工程质量、成本核算、现场管理、市场营销等全方位进行量化、分解、控制、考核,最终实现质量目标,形成了即发特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
最具即发特色的是他们总结推行的“1235质量保证法”,即:“一评、两比、三不、五确认”,并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劳动竞赛来贯彻落实,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在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4001国际环保体系认证和绿色环保标志产品认证。
即发有着独具特色的塔型创新体系,仅从车间、班组的塔基部分来说,就有着浓郁的民间创新味道。即发总结自己的现场管理方法,有评比法,用看板、光荣榜,结果一目了然;有表扬与批评法,用班组例会的形式;有行为罚法;有工程分析法等等。以前,用经济处罚的办法只治标,不治本。即发总结出很多简单而有效的流程和管理制度,例如,图解交货的流程,一单到底;简洁实用的流转单,一个客户一个工厂的演变与优势;客户制及前工序市场化共享;上游对下游负责,下游考核上游等等,简单方便。
在即发集团技术中心的二楼有一个专门陈列即发各项专利的展厅,而展厅的入口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公司鼓励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的记录,2006年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企业采纳327条,创造价值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