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福用环境科学审视一个行业的清洁,为印染行业实现清洁生产提供了可能;他用循环经济理念复兴苎麻产业,使之变为消耗污染的绿色经济产业,反哺农村;他相信有多大胸怀就能成就多大事业,誓当节能减排的急先锋。
在现实生活中,他有着“双重”性格:生活中,乐观开朗,亲和随意;工作中,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甚至表现得有些“如痴如醉”。
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尽管很忙,他却能将工作与生活区分开来,围棋、象棋、桥牌、乒乓球、篮球……样样精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
曾庆福 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
曾庆福 纺织印染清洁生产的探索者
2007年1月,在筹备了将近6年时间,一个专门从事苎麻生态种植及清洁生产加工的企业“湖北新农生态麻业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曾庆福利用所研发的科技成果以学校技术投资入股成立的第二家企业。
“学校的创新一定要和产业结合,不能仅仅局限在实验室里,让行业能够利用创新获得效益和成果,解决重大难题,推动行业的发展,我个人非常乐意做这些。”曾庆福说道。
产学研结合
2007年4月,曾庆福全力投入新农公司和武汉科技学院共同建设的全新概念的“苎麻生态产业园”,包括优质苎麻种植园、苎麻脱胶场、污泥制肥厂、饲料加工厂、麻骨加工厂五个部分,利用苎麻剥麻打麻脱胶一体化设备、高效厌氧苎麻脱胶工程菌培育、苎麻生物脱胶、苎麻专用肥料生产技术等清洁生产关键技术方面的创新,在苎麻加工产业的结构上大胆进行创新和提升。
产业园建成后,原麻产量将上升30%,每生产一吨苎麻精干麻制成率提高8%~10%,每吨精干麻节水300吨以上,苎麻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可达85%,产业园实现零污染排放。目前,公司苎麻种植已达5000亩,并征地80亩建设苎麻产品生产工业化中试加工基地。出生江夏农村的曾庆福说,“用苎麻生态产业园反哺农村是我的一个梦想”。
在同行眼里,曾庆福的科研成果和市场运作、社会活动能力都非常强。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运作上,以民营资本和科技资本的结合,完全市场化的公司运作,也是一种创新产物。
早在2001年,方元公司就已经投入运营,该公司依托武汉科技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成立至今已承接污水处理工程30多项,污水处理总量达几十万吨,已逐步成长为武汉市污水处理龙头企业之一,不仅促进研发技术推广,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7年,以“新型高温针织废水节能回用技术”为核心开发的系列成套回用设备完成试制,在方元公司的运作下,相关技术已经陆续应用于浙江美欣达、广东溢达、上海等地的多家纺织企业。目前,曾庆福正计划将此项技术及设备标准化并批量生产,预计可形成年产300台套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7.5亿元。
创新,走得进走的出
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从事纺织染整技术研究的曾庆福对国外引进的光化学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发现,光化学法的脱色效果非常好,这个技术也许能破解印染行业的水污染难题。
学纺织出身的曾庆福毕业后曾在印染厂工作过4年时间,之后考取研究生攻读的则是环境专业,这让有着双重学科背景的曾庆福从纺织工艺的实际要求出发,从环境角度着手,利用学科交叉的有利条件,开始了在环境领域和印染领域都没有的新研究领域。
当时,不管是对曾庆福教授来讲还是对学校来讲,废水处理都是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学校能够提供的科研条件非常有限。在这艰苦的15年里,曾庆福先后主持和承担30余项,其中9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项国内领先。
“创新要走得进、走得出,做任何事和研究,能够走进这个行业,也能从这个行业走出来,用另外一个行业的专业视角去看待。如果说‘新型高温针织废水节能回用技术’是用环境的概念和方法来解决、审视印染行业的生产,对现有工序和方法用清洁环境的方法来达到清洁处理和应用,将末端处理改为中间工序处理和回用;那么苎麻产业园的概念就是用环境和循环经济的观念全面审视纺织产业的清洁生产,跨越农业和纺织工业全过程的清洁生产;而我们正在研究的气象光化学更希望从原理上解决印染工艺中产生污染的源头问题。”曾庆福希望气象光化学这个目前在国内比生物工程科学还冷门的学科,能在自己手里发展延续和应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