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如果没有科技内涵,将是空中楼阁。
“爱慕”品牌诞生,依托的就是张荣明手里的记忆合金技术,张荣明则成为那个时代少有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服装企业家。意识到核心技术对一个品牌的重要作用后,张荣明开始在人体工程学上投入了巨大精力。
张荣明说到:“品牌创新最根本是产品的创新和研发,研发人才和好的产品研发体系则是创新的保障。”
“爱慕”十年
“创业头10年,是我从一个不懂内衣到逐步了解,传播内衣文化;从不懂营销到关注品牌形象的过程,也就是2002年以前对于成长中的爱慕是蓄势待发的重要积淀过程,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受磨砺的岁月,”张荣明的总结是“十年磨一剑”,而给自己和公司那时很少露面的理由则是“没有机会和资本去张扬自己和品牌”。
爱慕从1993年到1996年的短短三年时间里的发展势如破竹,不仅完成了爱慕品牌的初创,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也达到了第一。90年代初期,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势头都很好,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开始解放,他们想买到品质优秀的内衣,市场上则没有那么多很好产品可供选择,也没有那么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爱慕就这样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在国内内衣行业发展的起点上起跳。这个头开得很好,张荣明认为自己是幸运地“踩上了时代发展的节拍”。
张荣明认为自己另一个幸运的是,“爱慕”这个品牌名称是上帝赋予他们的一个礼物。“如果没有这么美好名称的商标,美好的内涵,可能今天也没有那么多的消费者喜欢爱慕这个品牌。”尽管当时提出的品牌名称有四五个,可张荣明一下子就相中了“爱慕”这个词。
最早对他提出“爱慕”这个名称的“慕容”小姐并不在爱慕工作,目前在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工作的她却有着唯一一张“爱慕终身荣誉员工”的牌子,这是张荣明对第一个说出爱慕之词的人最真诚的答谢。爱慕的中文意思由字面可见,而其英文字母“Aimer”在法文中也是“爱和喜欢”的意思,这种品牌名称的中外意义能够如此统一和谐着实让张荣明为此激动不已。
爱慕头3年的快速发展让所有人都感到欢欣鼓舞,然而时间到了1996年,摆在张荣明面前的则是创业以来最大的瓶颈。国际优秀品牌纷纷进入,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那时的爱慕也向其他企业一样,希望能够像国际化成功品牌那样追逐时尚和国际化,现实却是设计师人才缺乏、难以采购到合适的面料和找到合适做蕾丝花边的工厂,做来做去,无论是形象上还是产品线仍然和国际品牌有着很大差距。
尽管当时在销量上,爱慕依然保持上升的趋势,张荣明却十分清晰地认定他已经面临的从产品设计、品牌管理、形象树立方面的困难。他开始提前考虑以变求存的思路,实施名牌战略,包括整体形象的VI设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进行改制;重点放在营销渠道的建设,以及实现技术的突围,99年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成立爱慕人体研究所。这个阶段,张荣明以个人的坚定信念和与爱慕人共同的努力实现品牌的突围。
品牌“爱慕”
说到品牌文化,公众和媒体对爱慕并不陌生,从“敦煌文化主题发布会”到“美丽中国行”以及最新的“寻找爱美丽天使”,爱慕从来没有在公众视线中消失过,张荣明本人的出镜率也因为他身体力行地对于内衣文化的倡导和宣传逐渐增多。像“美丽中国行”这样涵盖12个城市的大型活动,张荣明竟然能够做到每场必到。
爱慕的品牌文化和形象以及他个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一切都以2002年为一个起始。
爱慕是以“敦煌”元素作为一个爱慕主题发布会在2002年一炮打响,令业界都为之一振。“敦煌的核心文化就是中西文化的交融,是当时所处年代的文化代表,时尚的、先进的,他的艺术传播理念是先进的,对和谐的追求在现在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张荣明对他钟情的敦煌文化进行着诠释。“一味的追赶国际时尚,会因为没有自己的个性而出现问题,我们既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品牌,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和文化表现自己,符合消费者的精神追求,这是我们在经营上突围后寻求的文化内涵的突围。”
敦煌元素对张荣明可以说是来得非常偶然。1998年的敦煌之行,张荣明回忆到这是他多年来唯一一次的纯个人旅行。他被敦煌的一切所感染和震撼,当离别时,站在明沙山上回望莫高窟的张荣明突然有种强烈的感觉,“什么时候可以将爱慕和敦煌联系在一起”,当时,他最简单的想法还只是到敦煌拍产品的大片。后来当爱慕决定用中国元素来表现内衣文化,拉萨、江南等具有强烈中国文化的元素都有人提出,这时的张荣明脑海中闪现出回望莫高窟的情景,“敦煌元素”就这样成为爱慕文化起跳的助长剂。接着2003年,爱慕内衣历史发展文化展览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约20多个高级百货商场里做巡演;用“丝绸之路”元素演绎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东方神话发布会;去年开始的全国性的品牌推广“爱慕美丽中国行”传播美丽、时尚及一种“爱慕”的爱心。
2006年,张荣明组织公司10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重返敦煌,来一次“爱慕寻根之旅”。重返敦煌的张荣明无论从心境还是环境上都与8年前完全不同,“此次面对敦煌,我的心态更加平和了,”现在的爱慕在坚持中国特质上更多强调国际化的时尚感,“敦煌是我们最先采用的中国元素,也是我们寻找中国文化特质的起点,但是现在的爱慕已经不再局限于敦煌元素,如梅兰竹菊、扇子、瓷器等中国元素都反映在我们的设计理念和产品中,设计师们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在设计风格上更加大气,可以说,我们已经超越了敦煌文化对爱慕的促进和影响,进入另外一个表现国际化的成熟境界”。
即使内衣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女性,张荣明作为一个男人也能敏锐地捕捉到相关的信息。当设计师们更喜欢将自己的个性化设计放到产品中时,他会适时地提醒“现在流行简单的风格”;当设计师们在内衣的花样上过多琢磨时,他会通过从顾客那里得到的信息让设计师们注意钢托舒适度的调节。“我们是设计师,他则是从细节出发又能把握整体思路的总设计师。”首席设计师张虹宇对这一点感受深刻。
用人之道
如今的爱慕已经从最初生产几百件、几千件内衣的街道小厂,成为拥有4000多名员工,每个系列产品销量都在几十万件的行业领军企业。
都说一个企业的发展轨迹与企业家的性格特征、文化内涵、个人追求基本上是相吻合的,爱慕也不例外。“我承认,爱慕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我的影响很大。”张荣明说到。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张荣明的个人魅力的确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无论在校读研究生期间还是在首钢大学的任教期间,他周围总是团结着一批受他影响很深的人。目前,爱慕高级管理层的人员中就有4个是他以前的同学或是同事,有的还是当年大学里的班长,14年来,他们都没有离开张荣明,坚守着爱慕这块家园。
当年同时分到首钢大学的周立如刚刚从爱慕男装事业部运营总监提升到爱慕公司的副总经理,从最初的铁哥们变成下属和领导的关系,周立如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应,在爱慕的14年间,他认为是自己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和自信的积累。对于张荣明的用人之道,他也从不理解、不适应到心服口服。
“不断求变是张荣明的个性之一,在用人上,他的这条‘变法’也在不断的起着作用。”的确,周立如在爱慕的日子充满了挑战,不断面对一连串的角色转换的问题,从生产、行政、人事到销售等等,基本每一两年就更换一次岗位。现在身处副总职位的周立如感受颇深:“工作角色的不断转换,使我能全面地感受公司内部各个链节和各种人,应对各种问题,成长的速度较快,能够比较快的适应目前的工作。”
爱慕是率先成为纺织行业推行CSC9000T社会责任体系9家执行企业之一,并成为标杆企业。爱慕为每一位员工都上了完整的五险,将企业税后纯利的10%用于职工美好生活基金,意味着企业有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投入用于广大员工的利益之中。“赚了钱,不就是要让周围的人感受到更多的爱,生活幸福吗?”这也是张荣明的企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