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周成建:要做世界的裁缝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3-10-27 评论(0)
        周成建是中国第一代浙商的非典型性代表。在风雪衣热销时,他花心思缝制了一件世界最大的风雪衣,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当温州首次有双层巴士的时候,他立即将美特斯·邦威的广告涂满车身。他开始了在妙果寺市场前店后厂的买卖,并花800元在当地媒体上打出诸如“在成本价上加点钱,衣服就拿走”的广告语。
      他没上过什么学,读书很少,自己琢磨出了一套生产外包、市场委托、整合供应链的轻资产模式。彼时,美邦被指为皮包公司,周成建被人诅咒坚持不过3年。十多年后,美邦因着独特的商业模式而一身轻盈、不背包袱,向ZARA、H&M发起挑战。
     
    周成建 上海美特斯邦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周成建 要做世界的裁缝
     
        2008年8月28日,美邦服饰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服装企业告别了低端、粗放的加工时代,打响了民族品牌进军国际时尚界的第一枪。“以前的时尚来自于欧洲,未来的时尚将来自中国。”美特斯邦威总裁周成建显得自信满满。
        周成建对美邦品牌的信心,源于他耐得住寂寞的态度。当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浙江服装企业转向投资房地产一夜暴富的时候,当2007年的一轮牛市使得很多公司在主营业务之外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他就像一心一意向前奔跑的“阿甘”一样,不为所动,而是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了美邦的品牌建设上面。
     
    从“裁缝”到百亿富豪
     
        完成从一个“知名裁缝”到服装首富的嬗变,周成建花了20年。
        20年前,如果周成建沿着“寻常”的道路走下去,今天可能依然不过是温州妙果寺服装市场的一名裁缝。1982年,17岁的裁缝周成建在浙江青田县开办了一家服装厂。一单大生意泡汤后,周成建背上了20多万元债务,企业倒闭。
        为了还债,周成建1986年来到温州,干的依旧是裁缝。在当时温州最为红火的服装市场妙果寺,周成建晚上做服装,白天卖服装,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脏活、累活、重活一一干过。有一次,他实在困得不行,操作机器时把一批西装的袖子裁短了一大截。这个失误,差点让周成建再度背上几十万元的债务。但他将错就错,把西装袖子改成夹克袖子,其他地方也做了相应改动。带着早期休闲风格的西装,顿时成了市场的畅销产品,周成建从此在妙果寺名声大噪。
        1995年,周成建再次作出令人意外的决定:退出主流西服的竞争,主攻别人还没有做的休闲服,这一年,周成建开创美邦。
        周成建最得意的营销手笔,当然少不了请周杰伦做代言。事实证明,美邦签约周杰伦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与周杰伦目前的天王级身价相比,周成建当初付出的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价格。几年间,周杰伦人气指数一路飙升,美特斯邦威也成功晋级为新人类眼中的时尚代名词。
        在中国服装市场上走过20年,周成建对中国人的偏好和消费心理已经熟稔,他说,“服装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说到底,我就是个裁缝。从一个村庄的裁缝,变为一个城市的裁缝,现在有幸成为中国的裁缝,希望以后还能成为全球的裁缝。”
     
    “借网捕鱼”的美邦模式
     
        美特斯邦威成立后,没有生产过一件成衣,全部由国内200多家服装厂代工;美特斯邦威也不卖衣服,而是由分散在全国的1200多家加盟店销售。
      进入2005年,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大量外销订单滞后,一些企业开工不足,一些小型工厂甚至走向了破产。但美特斯邦威反而更强大了,它实现了46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
      这得益于周成建对供应链导入的“虚拟管理”。2005年一套集管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ERP信息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不仅延伸到了上游的面料厂商,还能实时掌握每个专卖店进、销、存状况,并根据这些数字随时变更生产订单。
        凭借这套由制造商资源管理系统(MBFAC-ERP)、集团内部资源管理系统(MB-ERP)和代理商资源管理系统(MBAGT-ERP)的信息平台,美特斯邦威直接给面料厂商下单,在产业链上游实现事先控制分析,再根据专卖店销售情况进行调整。2005年,美特斯邦威的秋冬季服装平均运营成本降低了18%。
      为了保持品牌的年轻和时尚,美特斯·邦威不失时机地增添代言人。自签约新形象代言人周杰伦后,时隔三年,周成建又将橄榄枝伸向张韶涵。两个形象代言人的启用,显示了周成建“不走寻常路”的跳跃思维。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