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林平:丝绸文化布道者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3-10-20 评论(0)
        林平是个豪爽的人,他的风风火火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他把整个丝绸园都布满中国经典。林平的办公室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弥勒佛、观世音等木雕遍布于书架上,名家书法挂在墙上,从窗口玻璃望下去,园林里的花草在蒙蒙细雨中娇然欲滴……因此,人们认为他在以丝绸为载体,不遗余力地传承中国经典文化。
        林平是个工作狂,有什么事自己开车就去了。他的精力比年轻人还旺盛,深夜出差回来还看电邮,还到车间里看看,发现问题立马解决。他说:“我做丝绸做了30年了,整个青春都送给了丝绸,所以是带着感情去做的。”


    林平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总裁

    林平 丝绸文化布道者

        林平笑称自己和丝绸特别投缘,父辈就种桑养蚕,自己的一生也献给了丝绸事业。
        30年来,他能从一个基层技术型管理人员做到企业的最高行政总裁,自身毅力不能少:在和香港合资前,他是营销副总,一个人跑销售就做2个多亿,林平在车厢里、大桥下都睡过,饱尝了创业时的艰苦。林平原来也抽烟,随着管理推进他带头戒烟,中层干部也跟着戒了。
        管理手段也不能少:他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及萃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打造现代丝绸形象和品牌,并努力带领着自己的管理团队一如既往、孜孜以求,为发扬光大中国丝绸,为打造世界第一丝绸企业而始终奋力向前。

    打造品牌之路

        品牌化是优质企业的必然道路,达利的品牌化要追溯到林平加盟新昌绸厂那一年。
        林平从1977年高中毕业就进入到丝绸这个行业,当时公司跟香港达利集团有生意往来,而香港达利有良好的国际网络。更巧的是,香港达利主席也姓林,同样是干了30年丝绸的中国文化追随者,也信仰佛教,有着对中国未来的共同信心与自豪感。
        于是双方不断合作,于1993年合资,建立了达利发丝绸公司。到2000年,达利发丝绸公司中方股权全部卖给了香港达利,就变成了现在的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林平说,是丝绸、理想、品位把我们结合起来了……
        香港达利庞大的国际市场网络与原本的品牌基础给林平领导的达利带来了支撑,原本的品牌自我发展、收购以及新成立的品牌,构成了达利现在的品牌体系:面料品牌“达利发”;家纺、家居品牌:“August moon”(雅慕);服装、领带、丝巾品牌:“augustsilk”、“Robbinhow”;时装品牌:THEME、CSLR(城市丽人)。现在,达利还成了北京奥运会特许产品。更重要的是,达利的步伐尚未停下来,他们还在筹划新品牌。
        林平说,自古以来丝绸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所以从没按市场化运作。现在大家认识到这一点,开始品牌化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是行业整合期,差的企业要淘汰。但我们深信中国丝绸的未来。
    的确,只要到达利的展厅里看看,那一排排的吊样密密麻麻地悬挂着,整个庞大的展厅就像一片丝绸的海洋。林平自豪地说,陈列室里有5万多个产品。达利市场总监陈敬星也说,达利一天开发10款面料,近几年来,公司每年开发新产品达4000多种。这是他们丝绸产业竞争力的体现。
        在林平的指导和部署下,达利丝绸实施了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战略举措,致力于打造世界高档丝绸面料生产研发基地,并立志成就丝绸业内第一的光荣与梦想。
        林平亲自带领开发和营销团队奔赴美、法、德等国参加各种展会,开展国际设计合作,引入国外设计理念和国际先进纺织设备与技术,不断打造创新型营销开发组合模式,以“高、新、精、尖”产品和先进科技为竞争利器,不断开拓出丝绸领域的一片片蓝海。
        达利在2007年注重弘扬丝绸文化,全力打造品牌的同时,也不忘技术创新,开发高附加值面料。

    捍卫丝绸文化

        对于丝绸,林平有很多独特的感悟,丝绸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精气神,悄然溶入林平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拥有7000多年的丝绸文明史,丝绸之路中外闻名,那是中国文明走向世界的标志,源远流长的丝绸史其实就是一部悠久的中国文明史……”
        说起自己热爱的丝绸事业,林平显得特别激动,在他看来,丝绸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纺织品,更是中国文化的浓缩,而他的使命和职责就是带领达利丝绸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积极捍卫和弘扬中国的丝绸文化。
      “丝绸是中国产业中富有标志意义的行业,而我们绍兴和丝绸结缘更是早,早在唐朝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美誉。振兴丝绸行业,我们绍兴的企业家更是任重而道远。”虽然目前达利丝绸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中国最大,然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品牌、设计、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中国丝绸还不是世界最强。“我们中国是丝绸大国,却不是丝绸强国,这是我们每个从事丝绸行业的中国企业家的痛。”
        说起行业曾经的没落与兴衰史,林平并未感慨,也毫无抱怨。反而如是说:有糟糕的企业,没有糟糕的行业。但他同样承认,自己每天都能感受到肩头的重担,一丝都不能松懈。
        当代的丝绸产业问题是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问题,是如何加入时尚元素,包括历史、文化、时尚、新科技的元素融入,继而发扬光大的问题。
        如何让千年丝绸重新焕发生命力,如何让中国的丝绸走向世界,如何让中国真正成为丝绸强国?这些问题每天都在困扰着林平。“以文化为依托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塑造,全力打造中国丝绸的新形象。也许是中国丝绸未来发展的道路。”在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对丝绸产业进行详细的调查后,林平和达利丝绸对目标日渐清晰。
      创新,文化,成为达利丝绸发展最为闪亮的两大举措。“丝绸是中国目前唯一可掌控的纺织产业资源,对丝绸原料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充分利用丝绸的传统资源优势,通过创新不断巩固这一资源优势是行业的先决条件使然,也是行业发展的使命所在。”
        谈到技术层面,林平也坦承品质与环保还比不上国外,主要是原材料、染化料方面落后于国际。所以达利重视技改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很积极,从而巩固行业优势地位。
        在林平眼中,丝绸不仅仅是一个纺织产品,更是一种文化,而他的使命就是弘扬丝绸文化。所以,尽管不怎么愿意宣扬个人,但还是希望传媒、社会多传播丝绸文化。在他看来,弘扬丝绸文化,就是对中国整个文化的一个弘扬。

    “达己达人,利人利己”

        讲解企业名称“达利”的涵义时,林平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是:“达己达人,利人利己”。而翻开厚厚的达利企业文化丛书时,其中记录了不少经典的话语:“大企业的思维,小企业的做法”;“不二过,不迁怒”;“做企业就要做文化,做产品就要做艺术品”……林平的管理思维让人耳目一新。
        林平非常热衷于儒道释的传统文化,而更让人觉得可敬的,是林平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使所有员工达成一种企业文化共识。
        进入到丝绸这个行业之后,林平由一个学工、挡车工、机修工、平车工、班长、车间主任、研发部经理……到如今的行政总裁,他几乎把丝绸厂的工种都做了个遍。而做上了企业第一把交椅后,林平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至少12小时,甚至18个小时。有时候从外地出差回来,林平也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公司,到厂房、车间里转上一圈才能放心。
      虽然现在的林平已经称得上成功,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他希望自己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不断地吸取新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新的管理经营方式,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我。
        这些年,尽管工作繁忙,林平却并没有耽误学习。如今的林平已经把2年制的EMBA读完了。从读书中积累并寻找到人生道路的林平深知知识的力量,对于人才他求贤若渴。作为企业领导人,林平并没有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而是着眼于未来,追求百年企业的目标,努力培养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的企业接班人。他会亲自和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沟通与交流,用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来鼓励他们。在采访中,记者接触到的达利几位中层领导平均年龄均在30岁左右,林平把更多成长锻炼的机会留给了他们。在他看来,这些年轻人都很有能力,都很值得信赖。
      对于普通员工,达利丝绸几乎每个月都会进行“优质管理人才培训”,并特地聘请了香港理工大学的教授来企业授课,同时跟进追踪,使员工能够有效地将培训内容融入到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在经营过程中,林平意识到,达利丝绸要想谋求进一步发展,光靠先进纺织设备的引入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要有能驾驭这些尖端设备的人才。于是,林平果断地将公司一大批技术骨干派往国外深造,甚至不惜花费重金送人才出国留学攻读MBA。
      林平的助理陈敬星告诉记者,林平总是能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达利的每一个员工,把每一个员工都视为独立的个体,让员工在提建议和申诉时能畅所欲言。对于合格的人才,林平也总是给予平等的聘用、发展以及升迁的机会。在林平的带领下,现在达利丝绸的员工都能自觉地跟进,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提高自我、帮助他人的优良风气。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