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储呈平:打造丝绸产业链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3-10-27 评论(0)
    储呈平当过记者、做过公务员,现在,他用创新让丝绸这个中国最古老的符号展现了现代独特的魅力,靠改革把企业带上了新的层次。
        他对品牌有着清醒的认识,创建中国名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是对现有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质量管理、市场容量、科技含量全方面的集中检验。储呈平认为,名牌是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点与政府的名牌战略不谋而合。
        同时,储呈平时刻提醒自己是海安人,是海安的老百姓成就了鑫缘,鑫缘发展壮大了也理应反哺、回报家乡父老,“只要我在位,鑫缘永远不搬家”。
       
        储呈平 江苏鑫缘蚕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储呈平 打造丝绸产业链

        有人将丝绸行业喻为“最环保的工业”,而储呈平依然精益求精,精心打造出了国内丝绸行业最为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形成了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绢织、染整、制衣、真丝家纺以及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2008年我们不仅在看到他在生态产业链上创新的“干净”,更看到了他在为人处事上那份“干净”。储呈平创造性地打造出国内丝绸行业最为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并在生物质节能及桑蚕茧副产物综合利用上形成了独特的循环效果。
       
        蚕丝产业链
       
        鑫缘集团走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在这当中,农民的利益首当其冲,没有农民的利益保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失往发展基础。对此,鑫缘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储呈平回为一句话“鑫缘与蚕农是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
        在信息社会时代,要让农民致富快起来,必须先让农民脑袋动起来。对栽桑养蚕这一传统行业来说,把握先进的养蚕技术,加快品种改良,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先进栽培技术、品种改良推广上,鑫缘集团依托县镇15个蚕桑技术推广站、22家茧丝绸分公司、82家茧站为主体,以数千名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全县11.4万户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公司组织了近三百名员工常年深进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为蚕农栽桑养蚕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疑难题目。
        把基层分公司和茧站为农服务的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实施严格的考核,并与员工报酬挂钩。公司在全县选聘了4000个组合组长,每个组长负责25-40户左右的养蚕户的养蚕技术、市场信息的培训和传递工作,使养蚕户按照技术要领把握蚕桑栽培技术和养殖技术;每年补贴给村级组织生产服务费近300万元,以村为单位组织养蚕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活动,印发科普资料,做好桑园流转等工作……
       
         “像加工食品一样做蚕丝被”
       
        储呈平坦言,经营企业如同栽桑养蚕,同样需要创新。鑫缘集团由小做大,由弱变强,就是持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鑫缘集团注重发挥科技裂变和催化作用,实现了资源依存型向技术依存型的转变,把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放在首位,极大进步了公司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好蚕织好茧,好茧织好丝,好丝才能织出高档产品,卖出一流价格。这是在海安人所皆知的市场朴实道理。所以在新品种、新技术上的推广应用上,海安始终走在别人的前面。
        储呈平心里十分清楚,蚕茧要想卖出好价,还要看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加工水平,能否做到产品附加值、品牌价值最大化,此举事关农民终极能得多大实惠。
        在鑫缘集团,从蚕茧收购、烘干、加工、生产到贸易的产业转化的全部流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呈现在记者眼前。这也让人们不难读懂海安蚕农灿烂的笑脸和高涨的热情中透出的那份自信。可见,在一个地方、一个产业真正能形成规模,其龙头企业的气力是何等巨大,地位是何等举足轻重。
        生产好产品需要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在蚕丝被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蚕丝被从面料进厂到生产、包装,整个流程都在严格的质检控制治理之中:生产车间实行无尘操纵,面料进厂须先经过甲醇和物化检验,合格后方可流进到下个工序,生产和包装过程均在紫外线消毒中进行。“像加工食品一样制作蚕丝被”,令很多来访者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