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孙茂健:对标大公司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3-10-27 评论(0)
        孙茂健技术出身,因此务实而低调。他从2001年开始担任烟台氨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任多年,他一直告诫自己烟台氨纶是一家小型企业。因此,他反对盲目地实施多元化,而是关注高性能纤维的发展方向;在产品经营上,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形成产品竞争力。
        这是风险控制的手段,但不表示孙茂健对市场缺乏信心,在特种纤维产品上,他瞄准的是国际先进水平,他的竞争对手,氨纶生产方面是美国英威达、日本旭化成、韩国晓星,芳纶生产方面是美国杜邦和日本帝人。
     

    孙茂健 烟台氨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孙茂健 对标大公司
       
        1989年10月,是中国化纤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年,烟台氨纶厂(1998年改建为烟台氨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出了我国第一代高品质氨纶纤维——纽士达®氨纶,不仅填补了中国氨纶生产的空白,结束了氨纶需求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更是开启中国化纤打破国外垄断,独立走向高新技术纤维的新时代。
        如今的烟台氨纶,已发展成为全国520户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涉及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三大系列,其中纽士达®氨纶和纽士达®间位芳纶是国家名牌产品和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获得国际环保纺织标准100一级证书。氨纶年产能25000吨,居全行业第五位;间位芳纶年产能4600吨,位居全球第二位;1000吨/年对位芳纶产业化项目也将于明年年初建成投产。
       
        人才蓝海
       
        强大的科研技术团队,为烟台氨纶的发展提供了绵绵不绝的动力。孙茂健表示,技术中心统领全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为此,他们把技术中心分成了五个技术团队:氨纶技术团队、间位芳纶技术团队、芳纶纸技术团队、对位芳纶技术团队、高新材料跟踪研发团队。
        烟台氨纶先进的科研技术,以及独特的引才社会化、用才市场化、培育多样化和激励法制化的用人机制,先后吸纳各类科技活动人员32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硕士以上27人,本科181人。人才的培养和储蓄,为烟台氨纶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不竭地动力。
        “为了不断建立健全科研投入机制,我们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科研开发上,2008年科技经费支出总额接近8000万元,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5.38%。”孙茂健透露道。正是如此,企业的发展才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列。与此同时,他们还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与中科院、北京服装学院等著名高校院所及日本TOYOBO、德国BASF等国际大公司常年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大提升企业的科研开发能力。
        靠自主创新,烟台氨纶实现了氨纶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间位芳纶从“掌握一般技术”到“掌握核心技术”、对位芳纶从“刻苦攻关”到“中试成功”的转变,牵头制定氨纶长丝、间位芳纶短纤维2项行业标准,获得8项省部级科技大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化纤行业先进技术的引领者,对促进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新生了重大作用。
       
        市场就是战场
       
        由于氨纶行业的无序发展导致了产品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混乱。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芳纶需求大幅萎缩,国外公司纷纷进军国内市场,而国内芳纶的企业也羽翼丰满,芳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战场来形容市场,一点也不为过。
        “市场就是战场。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产销一体化,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销售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孙茂健强调,“员工培训是一项战略性工程,要有系统性的计划与打算,避免随机性的安排,才能达到渐进提高的效果。”对此,烟台氨纶预先为每一位销售人员编制好了销售培训的年度计划大纲,按照大纲定期组织销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巩固考试,收得了显著成效。
        不仅如此,烟台氨纶还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对销售业务人员进行产品性能和应用特点的强化认知培训,并经常外聘织造、染整、权威检测机构的专家、营销专家等来公司现场培训,建立起了一支售前、售中和售后个个都是“专家”的营销人才队伍。
        一提到烟台氨纶的市场部,在行业内有口皆碑。他们高薪聘请熟悉下游织造和染整应用的专职技术人员,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全面负责市场服务工作,逐步制定完善了《市场质量反馈考核管理办法》,对质量事故进行追溯和考核,强化产品质量指标的考核,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高度评价。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