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湖北印染行业“两难”纠结的背后
    作者:方珞 时间:2013-09-11 评论(0)

        一谈到印染,湖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淑华就纠结万分:印染产业发展还
    是不发展,这是个问题。

      要发展,困难重重。沿海五省印染产量已占90%以上市场,已能够满足市场“多
    品种、小批量、快交货”的需求。再加上节能减排压力大,新项目能否通过环评心
    中无底。

      不发展,产业受困。70亿米坯布与30亿米成品布之间,存在巨大的产业链空
    间。然而,在印染环节,湖北纺织产业瓶颈难以突破,效益和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在潘淑华看来,纺织产业链上下游能够互相拉动,印染处于中间环节,作用尤
    其明显。

      她举例说,绍兴一个县印染产量就占到全国30%,这得益于绍兴率先发展起来
    的全国性面料市场。面料需要印染,于是印染就近在当地发展起来。为印染提供化
    纤布的配套企业也就应运而生。

      潘淑华的纠结,在业内专家看来,不无道理。

      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夏火松表示,产业链不完整,不仅有物流成本的无
    谓损失,还有时间响应延后造成的资金成本增加。就近生产,上下游企业之间很容
    易做到“零库存”,而坯布“沿海游”消耗的不仅仅是显性的物流成本,还有相当高的
    隐性成本。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传清说,全产业链也有风险。如果纺织行业出
    现危机,整个链条上的企业都受到牵连,印染当然不能例外。湖北服装企业对印染
    有需求,即使发展,也要控制规模、提升档次。

      湖北是否应发展印染,专家们观点不一,但对印染产业的发展路径,专家们观
    点趋向一致:专业园区模式,走高端突围之路。“中低端产品创造的收入,很难消
    化环保成本,因此必须在高端产品上寻找突破。”潘淑华说,应该以印染工业园模
    式集中治污,因为污水处理也有规模效应,量太少,成本高。譬如荆州市,将印染
    厂集中到印染工业园,园区建立污水处理厂,所有印染厂污水统一处理。

      省经信委副巡视员王洪章说,湖北纺织业要补上印染短板,必须紧跟沿海“智
    能印染”发展趋势,高起点建设或引进。否则,遍地开花式地承接印染产业转移,
    很可能是“捡破烂”,以落后设备生产缺乏竞争力的产品,湖北印染又将重蹈覆辙。

      据《浙江日报》报道,智能印染设备使用印染机器人,能够精确控制给料,不仅
    提高精度,还避免因给料过多导致的原料浪费,从而在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另外,智能印染,还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用工成本。

      夏火松认为,湖北新建印染产能,技术工艺上至少应该比沿海略高一筹。如果
    重复建设,产品很难竞争。因此,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应该对印染企业严格审
    批,确保引进环保达标和技术能力强的企业。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