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惠的土地、税收等政策吸引外资的越南,也曾被中国企业称为对外资投资的“乐土”。然而,近期的骚乱却给了这一势头沉重一击。
“国内服装纺织企业抱团向东南亚转移生产”,就在这样的标题还频频出现在诸多主流媒体上的时候,很多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欧美、非洲⋯⋯不只是在规避未知的风险,而是经过审慎的思考之后,所下的更大的一盘棋。
投资“热门”转移
中国商务部投资事务促进局局长刘殿勋在“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上谈到,2013年,我国对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及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一共900亿,对9个国家的投资到了654亿。这个数字,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72%,对发达国家和新型经济体的投资明显增加。去年我国对三个地区的投资高速增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东盟。对俄罗斯的投资增长是几何速率的增长,500%多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对外投资逐年增多,所涉及的国别除劳动力成本优势较为明显的越南、柬埔寨、印尼、孟加拉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还有用工成本较高的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江辉提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因素,为什么说东南亚可以发展?他认为原因首先在地域上离我们比较近,第二,文化理念也比较相近,这些工人和我们的思想理念差异不大,而在欧美和巴西这些地方,尽管是沃土,资源丰富,但是不适合我们。我们的企业最好还是到周边去,无论是民情和文化,都和我们一脉相承。
据溢达集团桂林溢达董事总经理曾菘介绍,溢达集团成立30多年来,已经在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建立了生产基地。要降低海外投资的风险,他认为首先,对风险要有预见性。企业管理者需要想清楚,不能已经开始投资了才发现风险。其次,要真正融入当地。
他说,“我觉得一个企业在外进行投资的时候,不仅要获得当地政府的信任,更重要是让你的员工感受到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每年,我们都会组织世界各地的员工代表访问集团总部,让他们对企业发展有亲身的感受,了解所就职的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规模。贯彻本土化管理后,当企业真正需要解决风险问题时,当地员工就会发挥作用。”
但麦肯锡咨询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王炬则认为“走出去”要看精选市场。他说,“‘走出去’的方向还要从消费流向来判断,从人口和资源来看,非洲和印度尼西亚都是新兴的消费市场,值得企业关注。”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国忠将企业布局转向非洲,看似冷门,但他认为,“我觉得现在是中国企业实施全球化布局的有利时期,而走向非洲更能体现行业的价值。以我国纺织业现在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在非洲发展,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带动当地就业,促进中非关系的健康发展。”
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布局俄罗斯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其实也是一种必然。据副总经理倪国昌介绍,2005年,江南布衣在北京的东方广场开了一家专卖店,那里国外顾客比较多,“我们的服装风格得到了这些顾客的喜爱。当时,有一位俄罗斯客户,他找到了我们公司,希望把我们的品牌引进到俄罗斯。在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中,我得到几点启发:第一,我们可以向国际中高端品牌学习他们的品牌运作经验。第二,向国外零售商学习商品的流通经验。”
算笔精细账
除了非洲、俄罗斯成为东南亚之外的热门,美国为什么成为投资新宠?
除了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劳动力,包括土地等等一些基本要素的价格风险,事实上未来可能来自于外部的风险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集中于原有的要素,可能会发生在汇率,比如说汇率方面的因素、波动。像越南、印尼等等这些国家,可能这些国家汇率非常的不稳定,最后造成了很大的一些损失,也许到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会避免这样一些问题。另外从法律层面来说,包括反垄断它的一些法律贸易金额的措施来讲,可能去美国,真正是和反垄断或者制造这些贸易壁垒的国家,打到它的内部去,和它进行贴身的博弈,可能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学到更多这方面处理的技巧。
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美国项目负责人陆永富告诉记者,“我们主要是做再生化纤,产品80%出口美国。近几年,公司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出口业务难做。作为原料的回收聚酯依赖进口导致的国内外价格倒挂、出口海运费的增长、制造成本的增加这三大因素使得中国在该产品上的全球竞争力越来越弱。”企业被迫改变竞争策略,“走出去”以保持住原有的市场份额。江南化纤自去年8月开始进行在美国设厂的调研,地址定在南卡罗来纳州,该州地处美国东岸,各项资源充足、制造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境外企业投资。他对美国市场充满信心,“我们的市场在那里,人员也在那里,扎根当地相信会获得发展。”
信心从哪里来?我们来算比精细帐。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棉纺织龙头企业浙江科尔集团有限公司将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兰开斯特郡开设其第一家海外工厂,投资总额为2.18亿美元。报道说,合同已经从意向投资转为实质生效,预计2014年10月投产。由此,科尔集团成为我国第一家在美国设立制造工厂的纺织企业。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底,他们就开始分别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美国等国家寻找投资机会,最后将办厂地点放在了美国。他们详细地算了一笔账,新厂大约需要500个劳动力,国内劳动力每年每个成本在5万元左右,美国则需要20万元,但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在上涨,美国这个水平已经维持了20年。公司每年棉花用量在15万吨左右,国内平均每吨棉价要高于国外5000元左右,这样算来,尽管美国劳动力比较高,但棉花原材料的就可以省下7.5亿元。而且棉纺织耗电较多,国内每度电成本0.7元,美国只有0.3元。由于国内棉价大幅高于国际棉价,纺织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办厂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过去直接办厂主要是在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直接到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去办厂比较少见。有专家指出,目前东南沿海一些传统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但模式还是我国早期传统制造业的模式,科尔集团到美国办厂,可以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随着贸易壁垒等要素制约,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到发达地区办厂这种 "走出去"战略,可以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在资源、技术、品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壮大和改善。
美国的诱人之处
近几年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正在下降。尽管中国制造业时薪还远远不及美国的水平,但中美之间的成本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010年,美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了6.1个百分点,单位劳动力成本降低了4.2个百分点,从2002年至2010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累计降低了10.8%。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劳动力报酬增速比生产率增速要快得多,从2005年至2010年,工人的工资水平以每年19%的速度递增,而同期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全负荷成本只增加了4%。这对于一向靠要素价格低廉取胜的中国制造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挑战。
2014年上半年,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带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纺织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等中纺联领导和纺织企业代表对美国南卡州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调研。由于调研访问单位较多,所涉及的资料较为详细,对有兴趣在南卡州投资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在美国“再工业化”的进程中,南卡州表现相当出色,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发展。2013年,南卡州连续第二年蝉联美国各州外商直接投资(FDI)榜首。在外商投资方面,目前共有数百家多家跨国公司选择在南卡投资设厂。南卡人均吸收外资额在美国一直遥遥领先,近年来年均投资额超过67亿美元,主要投资国与地区有德国、日本、法国、瑞士、中国台湾、英国、瑞典、比利时。
赵洪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南卡州投资,就制造业来说,适应技术、资本密集型项目;用人少,自动化程度高,公用工程费用低,当地原料(棉、化纤、尤其是特种纤维)丰富且价格具有竞争性,海、陆、空物流发达、便利、高效,易于形成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另外,美国与许多地区签有自贸区协定,大大促进了美国产品的出口。2013年,美国在纱线方面向其自贸区(FTA)国家和地区出口占其全球出口比重57.58%;面料占69.65%;纺织制品占71.03%,其中大多集中在邻近的两个成熟的自贸区:北美自贸区(NAFTA)和中美洲自贸区(CAFTA-DR)。在美投资纺织工厂,产品向加拿大、墨西哥或中美洲输出,当地采用来自美国产的纱线或布料制成服装进入美国市场时,享有海关免税。
竞争利器
除了优惠政策,我们可以看到的明显优势还有:
政府服务高效务实。南卡州商务厅(South Carolina Department of Commerce)为新开办或追加投资的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一起开发商业计划,提供可供选择的融资机会,帮助现有企业寻求服务提供者和供应商。南卡州还通过提供网上服务给企业申请许可和颁发执照提供方便,并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审批的办事程序精减,责任明确,为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扫清了不必要的障碍,送交审批的多数项目一次通过审批,复审率小于百分之一。政府机关和企业通力合作,交流快捷方便,而且审批费用低廉,首次和续审费用在全美是最低的州之一。另外,各县、市的经济发展局、招商局的服务,精明高效、弛张有度、业务娴熟、勤奋敬业,准备充分,值得借鉴。
南卡的商业设施价廉物美,企业平均工业用电成本价格仅相当于中国大多数地区价格的三分之一,是美国东南部公共服务设施费用最低的地区,建筑施工成本低于全美平均线15%,更比全美最高水平低25%。通过南卡州商务厅提供的网上选址系统,投资者可购买或租赁使用州内1400多个工业建筑设施。
美国教育体系呈多元化,除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外,还有很多实用性的教育、培训中心及学院。南卡州劳动力培训项目在过去九年中一直排名前五位;该州有80多所高等院校、16所技术教育中心和技术速成培训中心,可以提供一流的教育培训机会。在东南制造与技术学院(Southeastern 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and Technology)对外服务的体系中,主要是由培训项目构成:如公开招生培训,该项目提供能满足学员需求的一站式车间。在制造业领域培训课程中,涉及质量管控、精密加工、快速原型再造、流体动力、机器人、电子技术、维修及可编程序逻辑控制(PLC);还有健康、安全、计算机、网络、环境生物技术、商业管理、审计监督等领域的培训。这些培训服务可以量身定做,也可以在工厂实地进行。
在3D虚拟显示中心中所呈现出的设备高端先进、技术前沿一流、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加之培训科目的实用性、科学性、全面性、前瞻性使得国内所谓“培训中心”难以匹敌,这是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以及经济繁荣的利器。
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对外投资初步呈现原料基地、新建加工基地、收购现有制造企业、市场渠道和高端品牌与技术等价值链较为完善的产业新布局,但距重新定位纳入全球分工体系、形成完善高效的价值链、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目标尚有很大的差距。
如何让“走出去”的步子迈得稳健有力才是让球准确入门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