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守住安防线
    作者: 时间:2014-07-16 评论(0)

     

    国内安全防护服产业正进入一个增长中的市场,行业产值及产品利润率大幅增加。在这个上升的市场中,既有对高性能产品自主创新的期待,亦有呼吁强制性标准出台,利用产业联盟推动发展的渴望。

    日前在陕西西安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再一次聚焦安防产业,除了对技术创新的要求外,企业在利用产业联盟进行在抱团发展上更是达成了深度共识。这种合作不再是单纯的横向连接,更多的是上下游企业,特别是融合终端客户需求的纵深思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中纺联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陕西省科技工委相关领导及产业链上下游近200家企业代表出席论坛,共同交流心得、探讨行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一个增长中的市场


    2013
    年,全球安全与防护用产品市场的销售额约为220亿美元,该市场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了6%。安防市场在2009年之前一直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自2010年以来,市场出现了反弹,实现了5%的增长。


    美国安全与防护用产品供应商和制造商们预计,与2013年相比,2014年全球安全与防护用产品市场销售额有望增加6%,这些市场包括军用服装、建筑和工业以及汽车行业。


    中国拥有大量不受保护(没有穿着防护服)的产业工人,随着国家加大国防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投入,以及对劳动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视,促使行业得到较快发展,行业纤维用量28.9万吨,增长9.5%。我国的防护面料及服装产业在满足内需的前提下仍有一定数量的出口,进口量相对较少;但对部分高性能防护类原料,进口多于出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认为,“十二五”以来,是产业用纺织品发展最好的时期,国内外的形势催生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快速提升,为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高新材料的拓展应用为行业带来了较高的利润增长,王黎明表示,结合产业的发展方向,工信部将在“十三五”规划、两化融合等政策制定中,积极给予支持,为产业用行业相关课题纳入“十三五”规划做好指导工作。


    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看来,安全防护行业市场需求旺,应用范围广,功能差异大,并且呈现一定的刚性,因此在2014年乃至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会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高性能防护服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一方面受制于纤维企业对高端产品的研发许多还处于攻关和推广阶段,另一方面制造装备技术也有待提升。


    在安防产业高速增长的背后,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不容忽视,如基于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全产业链的创新联盟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大都没有自己完整的产品系列,品牌定位不够清晰,更缺乏产品的培训与售后服务;产品防护功能单一,缺乏舒适感,对防护等级和适用寿命满足程度不高,使之兼具多种防护功能尚有较大差距。


    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杨文芬认为,虽然防护服产业总体不合格率降低,但提高织造工艺水平,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现有高危化学品,是提高产品舒适性、增强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协同效应至关重要


    按照中央“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以企业为主体,一切研发创新围绕最终产品开发和市场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呼吁,纺织产业需要向前、向后延伸产业链,并将整个产业链结合成一个整体,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2年,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专项联盟成立,联盟由安全与防护用纺织服装的科研机构、纤维生产企业、面料织造企业、印染后整理企业及织造设备供应商联合成立。联盟成立的意义就在于推动行业产学研一体化进程、跨越技术创新壁垒、整合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优势等资源,更快实现从技术创新成果到最终产业链的转化。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指出,个体防护纺织品包括纤维、面料、制品加工和服务等环节,各个环节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所以,企业要采取联盟的形式来解决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这与此次论坛的呼吁不谋而合。


    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专项联盟理事长、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强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创新是推进行业发展的有效模式,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在供应链中寻求更为广泛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这种协同不仅是成员企业机器设备等资源的简单连接,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整合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


    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专项联盟已有13家单位,但相对整个安防产业来说仍显得不足。在各方充分肯定其产业链创新价值的同时,背后的隐忧也被公开谈论。刘强指出,由于联盟的规模较小、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内部深层合作缺乏等问题,联盟的创新成果少,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力也比较弱。


    上下游企业要有自觉性


    联合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组拳出击从宣言变成行动是本届论坛最希望深度探讨的。比如在了解终端客户需求方面,开拓终端市场对工业企业是个陌生领域,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和长期的管理经验,可喜的是上下游之间的有机合作正在从自发到自觉,面对问题,企业选择了直视而非回避。


    论坛上,警用战训服特种功能面料产业化、消防抢险救援防护服系列面料研究及产业化、电力安全防护服技术标准编制及产品开发、多功能复合防静电系列面料的研究及产业化四个项目的签约,是联盟单位深入密切合作的开始。可以说,四项目开始为实现技术创新合作,推动产业共同发展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


    当然,现阶段的联盟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联盟规模较小,成员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上下游以及产学研的合作不紧密。联盟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目标不明确,“政产学研用”未能产生强力的化学反应。


    “单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联盟我们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信息,在技术和市场层面多交流。联盟的形式可以多样,大企业有大联盟,小企业是否可以考虑有针对性的小型联盟呢?”为了能够在未来加入一个行之有效的联盟,郑州四棉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顾冠群在期待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国网陕西电力公司主任杨震强指出,行业需要通过立法健全管理体系,通过加强跨行业交流,促使纺织、化工、电力、石油等行业共同提高防护水平。“在防护服装性能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其舒适性和美观性同步提高,具有鲜艳的颜色、更好的透气排汗性能的服装是工人们所期待的。”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