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独家专访】卡思迪莱:在突破自我中 展国家形象 定制美好生活
    作者:肖莹 时间:2020-03-31 评论(0)

               三天组织500人返岗,三天材料、设备筹措准备到位,三天首批防护服下线。作为一家集生产、科研、贸易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江苏卡思迪莱服饰有限公司曾因国庆70年大阅兵中参与制作了31个装备方队、1个徒步维和方队阅兵服而被外界称作“国家裁缝”。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全民战“疫”中,卡思迪莱又一次走在了前面。突破——是江苏卡思迪莱服饰有限公司总裁李志明口中的高频词,面对这场战役,以及经济保卫战,李志明也有着更深刻的思考。

               《中国纺织》:疫情期间,卡思迪莱用3天时间打通生产线迅速转产,这短短的三天内,公司上下经历了什么?
               李志明: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国,为应对抗击疫情物资紧缺的严峻形势,受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委托,卡思迪莱应势转产,成为江苏省内防疫物资医用防护服重点生产保障单位,并实施战时管控,所有生产的防护服由江苏省、南京市政府统收。
                正月初五,作为南京市第一批恢复生产的企业,我们公、私车齐上,走村串户紧急接回500名员工。在政府助力协调下,员工们通过手提肩扛抢回生产物料,公司也通过买、借、租并用的方式迅速保障了60台专用压胶机的顺利运转。3天打通流水线、正月初八顺利实现防护服的转产和量产,首批防护服驰援一线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公司自身的疫情防护也备受挑战。对此,我们耗资几十万元,通过配备中药、饮食调理、消毒液发放等措施,开工一个多月,500多名员工无一例感冒生病。截止目前,公司不分昼夜、不惜成本、增产扩能,从0件、300件、1万件,再到如今每天生产4万件。

     
              《中国纺织》:受疫情影响,对于行业今年的走势,您如何判断?
              李志明:
    受疫情影响,国内各区域均纷纷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采取了全方位的管控,各行业的供应链也因工厂延期开工而中断。纺织行业更是受到众多冲击影响。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货币政策的本位回归等利好因素,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当疫情的消退,迎来的必然是市场复苏性反弹。对此,纺织行业也需要有效把握时机,加快市场化改革,以积极态度面对放松供给约束带来的红利释放。
              不断升级的全民纺织品服装消费需求,及国家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产业用纺织品需求将是中国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尽管受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疫情压抑的叠加影响,纺织行业运行和发展情况可能会有一些波动,但总体趋势肯定是发展的,发展的过程也伴随行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因此,也呼吁、希望在行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政策、金融等多方的支持。

            《中国纺织》:受疫情影响,让众多企业运转停摆,对于中国纺织行业的供应链协同体系提出哪些新要求?
            李志明:
    在我看来,此次疫情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仍是以倒逼趋势为主。当前行业要通过持续转型升级,实现以“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为标签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在科技创新方面,绿色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产业用纺织品新应用领域的拓展仍然是发展的重点。在时尚发展方面,满足不断升级的国民消费需求是纺织行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更好地理解国内消费人群的场景、领域、文化、审美、健康、自信等层面的消费需求。在绿色制造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纺织行业生态绿色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开发和推进新材料循环利用相关技术,并促进全社会逐步建立起纺织品服装绿色消费的价值观。

     
              《中国纺织》:无论是建军90周年,还是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中,均出现了卡思迪莱德的身影。对于制式服装企业有着怎样的情怀与定位?
              李志明:
    近几年来,随着南京政府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大,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作为南京本土发展且具有情怀的服装企业,卡思迪莱围绕着“展示国家形象、定制美好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企业使命,践行实体经营与资本运作的双轮驱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企业先后参与国庆60周年、抗战70周年、建军90周年、国庆70周年等重大国事阅兵服的研制和生产,其中9.3大阅兵完成了地面40个方阵中37个方阵的迷彩服研制,;国庆70周年大阅兵更是覆盖了全部星空迷彩类31个装备方队、1个徒步维和方队,被业内誉为“国家形象设计师”。

     
             《中国纺织》:经过这场疫情大考,对公司未来定位、战略您有了哪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李志明:
    面对这场“大考”,卡思迪莱要也清醒认识、深刻部署,力争在应对复杂局面上有新举措,在化解深层次矛盾上有新突破。首先是要打通上下游产业模块,加快实施“引擎工程”,打造全域营销力。一方面加大产品预研创新、项目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充分整合资源,与知名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研制、开发高精尖专利产品。
             其次是全链整合多域发展,聚焦军警重点领域,通过稳步实施“品牌工程”,打造品牌影响力。通过全面推进技术变革,深化实施“提质工程”,打造创新驱动力。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渠道与方式、践行研发驱动营销的战略方针、完善搭建集团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标准化中心建设,培育新产品、新专利、新标准群体。
             同时,通过“培育+引进”双擎驱动,大力度启用年轻有担当的干部团队,有意识打造行业技术领军型、经营复合型、工匠操作型三类人才,构建层次分明、梯队合理的复合人才队伍。
             此外,我们还要通过标准引领产线升级,加快实施“智能工程”,提高生产执行力。2019年集团已完成智能产线的先期布局,下一步要摸索尝试裁剪、缝制、整烫等工序的智能落地,完成了智能化生产全覆盖,进而打造厂区示范线。最后是要沉淀运营管理文化,切实推进“保障工程”,打造文化软实力。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