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召开
针织生产数字化与智能化,引发产业界对针织行业的思考。如何使用新原料开发产品?如何依靠装备进步提高生产力和产品品质?都是行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课题。
2014年8月20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主办,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承办,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射阳杰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14年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在江苏常州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院会副理事长孙瑞哲,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俞建勇,中纺联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产业用行业协会会长李林申,江苏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常州市武进区副区长王明昌,江南大学副校长高卫东,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教授博导蒋高明等领导和企业代表共450余名出席会议。
会上宣布“2014年宗平生针织基金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共收到论文142篇,经组委会专家评议收录102篇,由江南大学张琦、夏风林等完成的《经编机梳栉的横移振动分析》等5篇论文获得一等奖,由浙江工业大学陆成刚完成的《套口机的视控原理及其软件实现》等10篇论文获得二等奖,由江苏理工学院黄军浩、曹清林完成的《双针床经编机沉降机构的设计》等20篇论文获得三等奖,鼓励奖67篇。

认清新常态,满足新期待
本次会议以针织生产数字化与智能化为主题,引发产业界对针织行业的思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会上,孙瑞哲表示这次针织行业的盛会贴合整个行业技术进步的趋势,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共同探讨针织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遇到的难题。他还围绕“认清新常态,满足新期待”对当前纺织工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他提到,行业趋缓,政策环境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对纺织制造业的青睐值得考量。趋缓主要表现在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表现在内需和出口,自2012年开始服装零售增长低于全社会的零售增长,百货是重灾区。在结构调整上,本来寄予很大希望的2013中西部产值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不到20%,预期难以实现,东部地区占投资比重,不降反升,2014上半年东部同比增长17.2%超过中西部,梯度转移并没有按主观意愿实现,东部地区就近转移成为新的问题。
从出口表现来看,1~7月纺织品出口增长总额5.16%,超过全国出口增速。上半年,出口数量的增长快于价格的增长,纺织品价格略有上升,服装数量增长更大,但价格负增长。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投射出产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带来的竞争。出口市场的结构性变化,2013年成为转折点,去年东盟替代日本成为出口第三大市场,欧盟市场也在提升,美国市场也在平稳发展。2014年,东盟略有下降。中国在主要目标市场中的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
新期待是指新时代要构建新的比较优势,主要靠科技来实现。主要在五个方面有所突破:把关注点放在劳动生产力的提升上,是科技进步的首要问题,针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围绕全成形,围绕突破纤维资源瓶颈;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的提升;支持产业发展的纺织基础的研究;关于软科学的研究;引发新的消费需求的纺织技术。
最后,孙瑞哲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共同探讨针织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遇到的难题。中国纺织企业应关注并着力打造“以材料智能为突破的创新力”、“以时尚导向为目标的消费力”、“以环境倒逼为动力的责任力”和“以社会青睐为基础的吸引力”,以加速建设纺织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人才的强国的进程。
谢明在会上指出,江苏省2013年纺织工业总产值13500亿,2014上半年实现平稳增长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64%。上半年针织服装发展态势良好,超过10%的增长幅度。市场、成本、政策环境压力较大,如何共同努力,使行业更上一个台阶。必须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率、提高品质,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影响力。本次会议围绕技术交流的主题,下一步如何使用新原料开发产品,如何依靠装备进步提高生产力和产品品质,都是行业关心的核心课题。
“针尖上的中国”赢在“变”局
杨世滨和李陵申分别就针织工业的发展和针织在产业用中的发展做主题报告。孙晋良院士针对针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俞建勇院士针对新型材料及其在针织领域的应用进行发言。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施楣梧也围绕聚烯烃弹性纤维研发及在针织品种的应用进行阐述。
杨世滨指出,2013年纺织行业纤维加工量,较2012年增长6.8%。初步测算,约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约58%。2013年1~12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921亿美元,增长11.24%,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量36%。2013年针织行业出口总额达1097亿美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12% ,占纺织服装总额3/8。2013年针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领先全行业,其中针织服装投资大增42%。2013年并不是一个非常乐观的年景,但是这个增长是非常抢眼的,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就意味着未来6~10个月的增长,如果这个数据是准确的,那么按照这个数据,今年的针织行业仍然会维持比较高速的增长。同时,从我们针织物全行业的利润增幅来看,2013年针织行业利润增长显著,其中针织织物利润同比增长30%。去年针织行业成为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当中抢眼的细分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2.38万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24%。网络服装销售5025.8亿元,增长达45.4%,基于移动网络的销售是1696.3亿元,增速达168.6%。是网络服装增长的近4倍。
与此同时,从今年一季度以来的行业投资情况出现了特别大的变化,东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西部,全部回到东部投资。原因是原来讲的产业转移在今年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不是完全成立的,因为新一轮的投资代表着技术和资本的密集,这就要求人才必须密集。中部和西部的人才聚集程度是不如东部的。这一轮下来,东部会以更快的速度跟中部和西部拉开距离。另外,2014年我国针织织物向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四大重点市场出口数量、金额均正增长。东盟数量占比23.5%,金额占比29.2%。
杨世滨在讲话中强调:市场巨“变”,政府就应思“变”;消费多“变”、企业就该应“变”。他分析,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市场发生着巨“变”。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5000亿美元,到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化的所有成员,首先打击的是泡沫化严重的发达经济体,消费市场的去泡沫化严重影响了新兴经济体,其表现为产能过剩。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力量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转换。但表现不同:发达经济体主要依靠技术革命,而新兴经济体则靠着制造业的壮大与成熟。
在他看来,政府思“变”是非常深刻且不同于以往的。这当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在企业层面表现为减税,城镇化步伐加快,在社会层面表现为投资。他指出,消费市场处于价值形成状态,消费多“变”,因此我们要考虑4个问题,网络为何发展迅速?中国网络为何发展更为迅速?中国消费市场是增长还是停滞?消费者是谁?为谁买单?简单的东西都赚钱,复杂的东西都不赚钱。第一,互联网发展快因为它简单;第二,中国网络发展快速;第三,中国所有的品牌都有很高的库存,我们看到ZARA、H&M、优衣库都在大量的开店,这说明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增长的。在企业应“变”上,第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更大的视野内去考虑布局。第二,高成本和结构性矛盾凸显,主要体现在技能型人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第三,“人为峰”成为企业争夺人才的最终决定因素,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持续性地推动人才建设。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没有人能知道未来能做什么,但是我们必须要去预测未来,因为世事难料,我们希望能够赢在变局的环境中。” 杨世滨在讲话中表示。
针织产品的独特发展轨迹
作为纺织行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以新型材料及其在针织领域的应用为主题,从纱到面料进行了全面介绍。
他提到,针织产品结构灵活、花色多样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在针织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功能得到不断的强化,如何用新型的原料进行功能整理,针对这些趋势,新型纤维原料开发包括原料的生态化、功能化、高性能化,应用集成化。
生态化方面可以涵括天然纤维资源开发与应用,棉型植物纤维、精细化麻纤维、特种动物毛纤维、生物工程丝纤维。非棉纤维素纤维提取及优化技术。再生纤维资源开发与应用上能够看到,再生纤维素纤维近几年持续增长,最近虽然市场有一定波动,但未来成长空间非常大。再生蛋白质纤维和再生多糖类纤维的发展也得到开发与应用。生物质合成纤维的开发与应用上包括生物质聚酯纤维;生物质尼龙纤维;再生聚酯纤维的开发可以资源重复使用、再生循环、节能减排。形态差别化纤维开发与应用包括超细纤维、异性纤维、复合纤维、高收缩纤维、弹性纤维等。功能差别化纤维开发与应用包括功能的广泛性;制备的多样性等。高仿真纤维开发与应用主要指“超仿棉”——综合模仿棉花特性,有效发挥合纤特点;综合技术实现系统仿真;高性能化:生物、有机、无机等。最后俞建勇还对新型纤维原料应用技术和新原料在针织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林光兴以《针织技术的科学发展与高效应用》为题作主旨报告。会上林光兴展示了近些年他本人和指导企业开发的函盖各类针织产品的结构图片和典型工艺,诠释针织技术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引起共鸣,与会者深受启发。
本次会上还有包括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祝宪民题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变纺织服装业生产模式”;中国针织工程学会针织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南大学教授博导蒋高明题为“面向先进制造的针织装备技术及发展趋势”;东华大学教授博导朱世根题为“针织用针关键制造技术研发与应用”;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胡旭东题为“一次成型圆纬机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慈星执行董事李立军题为“3D编制技术在先进工业材料成型方面的应用研究”;江苏润源控股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伍海鳌题为“经编企业的未来发展探讨”等精彩主题报告。在本刊的后续报道中,将进行详细报道,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