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升级拓展 布局全产业链
    作者:梁瑞丽 时间:2014-09-10 评论(0)

    ——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

    业用纺织品是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是纺织行业的新增长点。“产业用行业在向以技术、人才、品牌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高构化调整过程中,会极大增强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如此总结并展望行业发展。



    内需市场是最大动力

    近两年来,整个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然呈现平稳、较高速的发展态势。2013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随着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而有所放缓,国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缓慢,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也经历自身发展中的挑战。

    在李陵申看来,受支撑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影响,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5%,利润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8.8%。纤维加工总量达1130万吨,同比增长了11.8%,在三大终端产品占比23.3%。虽然占比只增长了1%,但这1%增长就是120万吨,而且基本上都是化纤。

    2014年上半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展现了旺盛的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上半年我国非织造布的产量为171万吨,同比增长8.23%,增速比一季度增加3.5%。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为1299.3亿元、70.4亿元,分别增长14.05%19.88%,增速比去年同期虽有所降低,但是比今年一季度均增加2%,在纺织行业中保持领先。


    上半年产业用纺织品出口额为
    101亿美元,同比增长6.56%,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但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个百分点。产业用塑料涂层织物、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篷帆类制品、非织造布和包装袋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五类产品的出口额占总量的72.93%。从出口地区看,亚洲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是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对东盟的出口增速为7.51%,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出口仅增长5.4%。欧盟和北美等发达地区的出口反弹明显,成为带动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3.06%9.15%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市场仍是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且增长强劲。同时,外需市场有所复苏,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推动明显,行业处于稳中有进的平稳较快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随着各项改革具体措施的逐步落实,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卫生保健、安全防护、军事国防等方面的投入会不断加大,将会释放出更大的内需市场,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骨干企业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打通产业链每一个链条

    我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起步较晚,近十年来经历了较高增长比例的快速发展,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多个工业领域,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产品优越性。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因涵盖面广,产品种类多,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链短的特点,在行业上下游沟通方面会有不足。


    制约产业用行业发展的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企业面前:上游企业不能及时获知什么样的产品是客户所需要,应用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该开发什么原料、用量有多大;中道企业不能很好和上游原料、下游产品挂钩配套,从而导致成本升高,销售利润下滑;下游企业用不到想用的原料,产品难以符合消费者预期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产业用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行业发展的推动力有限。而且同类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对产业用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至关重要。


    但是,在产业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较差的是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横向对接如跨部门之间的联合以及不同级别不同行业标准体系的联合对接,纵向融合如上下游的交流沟通。


    无论是横向对接还是纵向融合,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协会一直坚持合作互助的原则,致力于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良好沟通交流。协会去年受国家工信部委托,组织环保协会、电力协会、冶金协会召开滤料产业发展与空气过滤专项论证会;与国家安监局、国家劳动保护质检中心主办防静电纺织品研讨会;与总后勤部卫生部、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合作举办国家军用标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培训班;参加机械联合会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大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共同主办中国产业用纤维技术与市场论坛。这些活动对产业用企业原料供给、拓展市场都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对于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地区,集群产生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协会近几年在集群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逐步形成了龙头引领、中小企业精细差别化进行辅助补充的产业结构,为行业的做大做强、上下游良好配合打下基础。


    打通上下游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研发基地作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价值理念的重要载体,对实现体制机制、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协会陆续有新的基地通过评审,说明行业、企业对产学研用的重视,产业结构正在向不断优化的目标前进。研发基地的建立对产品创新、缩短与世界先进企业之间的距离有直接作用,这也是企业越来越青睐基地的一个主要原因。


    除此以外,一些企业也试图打造将原料、中道和终端整合起来呈现完整产业链,以此来完整从上游到下游的控制,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话语权。然而由于上下游多个环节都不可控,企业也很有可能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出现差错,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完整产业链的风险。


    李陵申介绍,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的展品范围在专用设备及配件、专用原料及化学品、非织造布及制品、其他产业用纺织品卷材及制品、功能面料及防护服装等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延展,这对产业链各环节衔接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今年展会展位面积的逐步扩大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为原料、为市场寻找供应商和客户。协会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利用好这个巨大的平台拓宽眼界、寻找商机。


    李陵申强调,“产业链的完整性对企业成本的降低、创新氛围的形成、打造‘区位品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十分有利,是行业做大做强的理想模式,也是国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使资源优化、产品整合的原因及目标。”
     




    打造产业用
    2.0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呈现两大趋势,即产品结构高端化和应用领域广泛化。产品结构高端化是指对于产品各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而不仅仅要求达到其功能性目的。比如医疗领域对生物医用纺织品的开发和应用,过滤领域对于高端过滤材料的开发。


    应用领域广泛化主要指产业用纺织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根据最新发布的《产业用纺织品分类标准》,产业用纺织品
    16大类在工业、农业、渔业、运动休闲、生活用品、汽车土工飞机等200多个细分领域里都有应用,而且不断拓展。


    李陵申指出,“这种应用领域的广泛化不是创造需求,而是替代需求,并且是无限替代,即用产业用纺织品替代已有传统材料,如天然纤维产品、金属制品或纸质产品。”


    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预计到
    2050年,产业用纺织品将扩大到占纤维加工总量的67%。产业用纺织品在大量替代传统材料产品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更要求产业用纺织品在功能上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原材料的性能,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对技术支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但现实情况却让人不容乐观,新产品开发的先导性和替代认知滞后性的矛盾以及巨大市场潜力和行业满足能力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很多新产品的研发运用了大量高新科技,但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和接受度。得不到市场应用的超前产品不仅使企业造成了损失,还打击了企业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产业用行业本身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潜力需求,导致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高端产品进口,而且价格偏高。

    正如李陵申所讲,2014年将以升级和拓展作为驱动行业发展的两个核心要素,打造产业用纺织品2.0版,提升终端产品附加值和售后服务;推动产品结构高端化、应用领域广泛化、产业链垂直整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向新材料产业。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