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市场:从过剩到平衡,最终实现双赢
    作者:牛方 时间:2014-10-21 评论(0)

    ——全球化纤行业供求分析和市场预测



    维年鉴咨询公司总经理Andreas Engelharddt在本次大会上说道: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今的热词,引发行业担忧,对当今的中国化纤行业来说尤甚。

    对此他分析了原因:首先是产能和下游需求之间逐步扩大的距离加剧了市场竞争,导致全行业的开工率和利润率出现下降。再加上中国的投资迅速,企业一下子变大,然后开始问自己:我的产品应该卖给谁,卖到哪里去?不断扩大产能取得规模效益,这种商业模式在过去很成功,同时也带来了中国以外的产业结构调整,比如欧洲和美国的产业重组、缩小规模、转向细分市场、企业关停正是中国大规模投资的结果。

    产能是否过剩?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解读,困扰了行业很长一段时间,有人说肯绝对过剩,有人说相对过剩。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骆静红表示:全球合纤产能过剩是长期趋势,而中国同样存在合纤产能长期过剩的趋势。

    骆静红分析了2014年全球以及中国的合纤的市场,根据合纤的产量、消费量以及平均开工率的中长期展望图来看,产能过剩依旧存在,并且将长期存在。

    产能过剩是长期投资增速较快造成的结果。近20年来,中国涤纶纺丝产能的投资超过了全球需求的增长速度,例如1990年中国涤纶产量为110万吨,2013年达到3340万吨,年均增速30%,而世全球其他地区的增速却是3%

    现在中国的化纤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6%,因此中国的化纤产业受产能过剩影响也最深。Andreas Engelharddt说:市场分额的绝对优势要求中国也必须作出必要的产业结构调整,就像过去的美国和欧洲那样。但是,纺织和服装产业由于用工数量巨大因而在中国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在一定控制立下回归平衡的市场将迎来一个双赢的局面。

    全行业应该立刻采取行动,目标就是软着陆,全行业需要步调一致,尽管如此,就算总体规划能够成功实施,也需要2~3年的时间。 Andreas Engelharddt表示。中国化纤产业的重组势在必行。此外,石化原料的投资(主要是PTA)也需要改变,一段时间之后,其他的化纤品种如尼龙和粘胶也需要类似的重组,同样因为大规模投资。 Andreas Engelharddt说道。

      但是也要看到,纺织和服装产业仍然将继续增长,尽管未来增速会减缓。Andreas Engelharddt表示:“市场趋势已经不可争辩的趋向化学纤维,并且未来这一趋向还会加速,涤纶纤维很快就要占据全球纤维市场的半壁江山,而粘胶短纤维将因为棉花耕种受限而获益。但是,由于产能过剩,涤纶、尼龙和粘胶纤维产业链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开工率下降,重组势在必行。中国产业如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将促进消费,趋势分析对于行业的可持续性和可追溯性非常重要。市场力量的自由演变和市场驱动的投资,加上落后和低效设备的淘汰将带来双赢的局面。”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