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重新发现创新型企业
    作者: 时间:2015-01-15 评论(0)

    创新,是个被大家无限提及并重复提及的词汇。用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话来说,创新是一种赋予资源新能力的活动,并使资源创造出财富。

    我们发现,在企业的各个阶段都能发现创新,它可能是设计上的创新,产品及营销技巧的创新,价格及客户服务的创新,管理组织或管理方法的创新。它也是一张可以让生意人承担新风险的保单。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已从纪律状态过渡到自由状态,企业怎么去驾驭创新,成为一家创新型企业,这是所有企业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传统纺织服装行业来讲,坚持创新,突破创新,做一家创新型企业,可能更为迫切和重要。





    为此,我们对行业内具有典型创新特质的企业进行了梳理,或许可以从这些企业身上,一窥行业内领先的创新行为和意识,从而提供一种借鉴,一种思考。

    因为驱动要素发生了变化,旧常态不能继续了。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不管你有多么强烈的愿望都不可能让它继续下去了。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15正和岛新年论坛主题演讲面对新常态的观点。

    对纺织服装行业来讲,增速减缓、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纺织业在新常态下的主要特征。在新常态的时代,纺织经营者商业思维的转变,连带着商业模式都发生变化。想不被发展浪潮吞没,就要不断创新。因为旧模式拉升你过去的高度,新蓝图才能佑护你飞跨海岸。

    永远以市场为焦点

    就在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刚刚发布的《2014年最具创新性的企业》报告中,苹果、谷歌、三星、微软、IBM位居前五名,中国共有4家企业入围,分别是排在第47位的腾讯和排在第50位的华为。

    华为是一家创新型的企业吗?前不久,欧洲一家通信制造商的高管在一个非正式场合这样讲道:过去20多年全球通信行业的最大事件是华为的意外崛起,华为以价格和技术的破坏性创新彻底颠覆了通信产业的传统格局,从而让世界绝大多数普通人都能享受到低价优质的信息服务。

    然而,令人纳闷的是,创新一词在华为的管理词典中却不多见,在任正非20多年来的上百次讲话、文章和华为的文件中,创新是被提到最少的。尤其在近两年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并风靡整个中国产业界的氛围下,任正非却在华为15万员工中大谈以乌龟精神追赶龙飞船,要求上上下下拒绝机会主义,沿着华为既定的道路,并且不被路旁的鲜花所干扰,坚定信心地朝前走。我们看到,重要的一点就是华为认识到自身资源的有限性,那么如何实现技术的进步和突破呢?就是开放。

    任正非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幸福的人首先是不抱怨,不怀念。不抱怨是很多人很难做到的,不怀念更难做到。要积极去适应变化,你无法阻挡社会的变化,只有去适应,有能量你可去改变,一般是改变不了的。坚守活下去这是生存第一法则,为了最低目标的活下去和最高目标的活下去,企业就必须始终坚持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企业的创新必须永远以市场为焦点。如果只是把焦点放在产品上,虽然能创造出技术的奇迹,但只会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报酬。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创新要放眼未来。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看未来,要为未来做准备。

    很多曾经叱咤风云甚至垄断市场的企业,因为不愿去接受未来或者不愿放弃现在而停滞不前。全球顶尖公司柯达,在数字化时代没有迅速转型而被淘汰。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第一台数码相机却是柯达发明的。而曾经与诺基亚缠斗多年的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也已在2012年被谷歌收购。而苹果公司,重新定义音乐、电脑、通讯,每一代产品都以创新且时尚的形象出现,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不断引领着潮流。

    这些曾经站上世界之巅的好公司,为何在花样年华过后如此迅速地凋零甚至陨落?好公司或者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其实,不幸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幸,它们即使能风光一时,也很难风光一世;但创新型企业都有相似的基因,它们一定会在正确的时间来临前,准备好去做正确的事情。

    企业不要一味地追求原始创新,模仿创新不应该被轻视,尤其是像互联网这样的新业态。对于许多别的业态或别的企业好的做法,都可以借鉴、学习、模仿,并根据本业态和本企业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像早期的日本和台湾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模仿创新,实力雄厚后才加大力度投入原始创新。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都有成功的模仿创新。

    中国现在流行一个口号叫自主创新,但是华为从来不讲自主创新,任正非认为人类几千年所形成的文明与知识,为什么不可以拿来主义,不可以去传承学习呢?华为在研发方面,从来不强调一切从头开始,搞所谓的自主创新,而是向自己的西方同行学习。当然,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专利互换或者专利付费,在继与承的基础上去进行研发或者进行所谓创新。

    可以说,华为反对盲目的创新,反对为创新而创新,华为推动的是有价值的创新。

    学会驾驭创新的艺术

    随着纺织服装行业步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需要关注的不仅是某项产品的创新,更多要关注的是怎样在行业里面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和机制,形成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化的竞争优势。

    纺织服装行业要完成从个体竞争系统竞争的转变,它不是单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而是供应链对供应链,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市场机制综合发挥作用的问题;要从企业关起门来依靠自身的力量转变到以开放的心态,整合社会资源来形成集成创新的合力;要从注重有形产品的开发转变到注重无形的营销和管理方面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纺织服装产业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正借助与IT、战略新兴产业、时尚产业的边界融合,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引发新的、更高层次的消费欲求,提升附加值。

    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看来,创新关键在于增强和提升以材料智能为突破的创新力、以时尚导向为目标的消费力、以环境倒逼为动力的责任力、以社会青睐为基础的凝聚力,并着力实现技术、模式及思维三个维度的创新。具体来讲,在技术创新上,企业网络化、生产智能化、营销数字化、路径多样化等将是未来主要的创新模式;在模式创新上,大规模定制已走在企业竞争的新前沿,正在颠覆需求与供给两个关键要素;在思维创新上,纺织企业要积极转向软性制造,完成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型,推动我国向纺织制造服务业强国转变。此外,工业资本化和工业绿色化也应深度融入企业的思维创新中。

    大多数企业面对外部的剧烈环境变化,习惯固守旧的思维与管理方式,缺乏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前提的快速应变与转化能力。所幸的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也走出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如盛虹、鹰游、溢达等。

    作为一个企业家,创新是一个抉择的过程,企业可以有很多方面的创新,到底选择在什么方面创新,这不是简单的科学问题,更多是艺术问题。方法和规律只能靠自己摸索,需要领导者的“艺术”领悟和境界。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