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纺织工业中有什么行业在今天迫切的需要些“正能量”的话,棉纺成为了首选答案。三年前的棉花收储将中国的棉纺企业逼近了“生死线”,许多撑不下去的小企业关门、破产,许多有些实力的大企业勉强维持生存,许多极具实力的大集团拆了东墙补西墙⋯⋯
今天,收储结束了,噩梦醒来了,但是后遗症仍然存在,治疗恢复工作仍然艰巨,企业的生存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转型升级”这个全纺织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于一个细分行业来说,此刻肩上的担子比起其他,明显重了许多,它既要为自己疗伤又不能拖了全行业的后腿,压力可想而知。
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棉花市场步入正轨,磨合行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对于棉纺行业可谓是“凤凰涅磐,浴火重生”。2015年,棉纺织行业最需要什么?最需要的是“正能量”的输送,而为行业输送正能量是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刊”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2015年本杂志将为棉纺织行业开设“正能量”的行业专栏,传播行业发展的积极资讯,宣传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鼓励行业尽快走出低谷,迈入“强国”轨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时、地利、人和”,是指做成一件事情应该具备的三要素。《孙膑兵法·月战》中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之于企业经营也是如此。如若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极好。但是有些企业即使不具备,或者说不全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也能够发展的风生水起。
河南开封有一家棉纺织企业,在近两年棉纺行业遭遇严重生存危机的境况下,表现出了逆势上扬的态势。月初记者走进这家企业,看到的不是想像中的停产萧落的厂房、抱怨的老板,相反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我们企业的棉纱现在是供不应求,订单已安排生产到年底。”史振雷,开封市鑫旺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如此告诉记者。
虽无“天时、地利” 但有“思路、方法”
鑫旺棉业位于豫东平原、河南主要产棉区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地处黄河流域产棉区,曾是中国第三大产棉省,按照“三分天下棉”的历史,鑫旺棉业成立之初也是占据了“地利”,但是随着国内棉花市场的畸形发展,以及棉花新政对新疆的扶持,导致内地棉农植棉意愿的大幅下降,这曾经的产棉大省在近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来看,“地利”优势已经大打折扣。
没有“地利”的同时更失去了“天时”。众所周知,现在纺织工业各分行业中运行最为困难的就属棉纺行业,三年的收储给棉纺织行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再加上“新常态”时代的到来,尽管棉花政策由“收储”变为“直补”,但是整个行业还处于一段长时期的“疗伤期”,复苏之路越发艰辛。因此对于鑫旺棉业来说即没了“天时”,也失了“地利”,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到企业如火如荼的发展。
“今年1~10月,鑫旺棉业完成销售收入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利润增幅仍保持较好的水平。”史振雷告诉记者。鑫旺棉业是如何做到的呢?通过采访,记者发现虽然没了“天时和地利”,但是这家企业却有一个充满智慧和魄力的掌舵者。
史振雷,鑫旺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8年前,他是尉氏县的能人,是第一拨投入改革开放浪潮的创业者。在棉花政策放开后,他先是创办了棉花收购加工厂,随即又筹建棉纺厂,紧接着兼并两家困难企业,在他的领导下,一步一步鑫旺棉业壮大并发展。
将近20年棉纺织产业链的摸爬滚打赋予了史振雷敏锐的市场嗅觉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在前两年,棉纺织行业饱受政策困扰,经营困难的特殊时期,史振雷发觉,随着东南亚国家中低支纱大量涌入中国,由于国内外棉价差巨大,加之用工成本的差异,低支纱已经在国际市场丧失了竞争力,企业必须转向中高支纱。
于是在两年前,鑫旺棉业果断投入近千万元,进行设备改造和产品升级。公司采用上海昊昌精梳机、同和紧密纺等国产一流先进设备,将原来生产的普梳32S、40S棉纱,调整为生产精梳紧密纺60S、80S以上棉纱。既避开了低支纱、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又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跨入了高端市场,形成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天看来此举可谓是先人一步的绝妙。当前中国的棉纺织行业越来越显示出了其转向中高端市场的趋势,而鑫旺棉业此时已经布局完成,抢占了市场的先机。
除了决策的改变,史振雷还深知管理跟不上一切都是毫无意义。他在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优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节能降耗。如在精梳工序,推行“少抓、慢走、轻打”操作法,以减轻纤维损伤,降低落棉。从清花到精梳把耗棉控制在最低,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严格质量标准,实现道道把关,确保产品质量达到乌斯特2011公报5%水平。公司坚持以质取胜,产销率100%。多年来,公司产品质量保持稳定,获得客户的认同和信赖,并获得“县长质量奖”。
“人和”是一切的基础
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鑫旺棉业唯一拥有的就是“人和”,但是在他们看来,有了“人和”就够了。
“公司党群组织健全,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企业文化丰富多彩,员工幸福指数逐年提高,企业和谐发展,这一点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公司党支部书记靳君献告诉记者。在鑫旺棉业的人才梯队中,企业管理干部里党员占比高达85%,这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实属少见,正是这样一个高比例的党员团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积极地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是身边员工的主心骨,带动了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热情。
而作为董事长的史振雷本人,也非常关心员工生活,他多次在干部会上强调关心员工生活、关心员工成长,激励优秀员工进步,抓好人才培养,为优秀员工提供更多施展才智的平台和机会,让员工工作愉快,生活幸福,在公司现有干部中,90%是从工人一步一个台阶走上来的。“员工在这里有尊严、受尊重,感到有干头、有盼头。”史振雷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鑫旺棉业的员工进厂签合同,企业交“三金”,工资逐年增长,劳保福利逐年提高,并逐步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企业的人才建设原则是 “现为我用,老有我养”。除了对自己员工的关爱和帮助,鑫旺棉业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为汶川地震捐款,为特困职工帮扶,为当地村民打井、修路、架设路灯,支持教育事业等,目前共累计捐款180余万元。
“三个不错”的肯定
鑫旺棉业没了“天时”,失了“地利”,靠着“人和”,一步一步稳定发展。随着企业在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省内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开封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先后到公司调研指导工作。郭庚茂在公司参观后称赞:“从生产现场看,管理不错;从产品看,质量不错;从企业文化看,党建工作开展得不错!”
“三个不错”是对鑫旺棉业多年来努力的高度肯定。而在董事长史振雷看来,鑫旺棉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五大优势”:“一是‘机制优势’,鑫旺是民营企业,历经磨难形成的灵活机制优势,是其他国有改制企业不具备的;二是‘团队优势’,公司有一个团结务实的班子和稳定的员工队伍;三是‘产品优势’,‘鑫旺’牌棉纱是河南省‘名牌产品’,质量稳定,一致性好,已得到客户的认可;四是‘成本优势’,鑫旺棉业本来就是从事棉花经营的企业,除了当地,企业在新疆也建有棉花种植、收购、加工基地,自供棉占企业用棉总量的70%以上,成本低;五是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优势,党组织在企业发挥的核心作用。”
史振雷告诉记者,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发展方向的确定,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在县园区二车间扩建了4.5万锭紧密赛络纺生产线,目前正在加紧设备安装,计划在2014年底投产运行。除此之外,公司决定在县产业聚集区再建一个《20万锭高档纺纱及200台针织大圆机高档针织 面料生产线项目》,项目包括纺织、漂染、制衣一条龙生产线。目前,手续已完善,前期土建工程已进入施工。该项目由公司委托河南纺织建筑设计院设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和高效、智能、环保及一流标志工厂”的理念和原则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20万平方米。项目计划工期12个月。项目采用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清梳联、精梳机、粗细联、细络联、自动络筒机和全电脑控制的针织大圆机及其检测仪器。项目建成后,年产高档纱线1.74万吨、针织面料1.2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1.5亿元。同时,可为社会提供1700个就业岗位。
史振雷告诉记者:“鑫旺棉业的目标是:3~5年,跻身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未来,鑫旺棉业要把国内最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引入公司,致力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大型纺织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