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口红效应:双十一网购火爆并非市场转暖?
    作者: 时间:2013-11-15 评论(0)

      对于经济形势,评论人士多认为,双十一的火爆与国内经济是否好转没有必然联系。
      但我认为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不应该就此停止。虽然双十一的火爆现象并不能直接推论出国内经济的好或坏,但它确实是大众购买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中的一个状态、一个侧面反映。
      我认为,从某些方面来说,网购的火爆与经济萧条、人们购买力下降有关。
      有的人网上淘东西,是因为网上有很多新奇的玩意。
      有的人网上买东西,是因为图个方便,不想去实体店。
      但大多数人,是因为便宜才选择在网上买东西。
      网上买东西,虽然获得了价格上的实惠,但买到东西的质量得不到百分之百的保证,而且卖家所能提供的服务很有限。
      以买衣服为例。衣服永远是自己亲自试穿才知道合不合适。去实体店,店员可以给你提供很多切实的建议,帮助你完成购买;但是在网上,除了咨询客服得到相对来说还算准确的尺码外,更多的时候,消费者都承担了货不如图的风险。
      如果你有钱,你是会去住五星级酒店,还是住快捷酒店?
      如果你有钱,你是会去坐头等舱,还是经济舱?
      虽然以个体来说,这与个人的消费观念有关。
      但总的看来,大部分人都会在自己不差钱(购买力充足)的情况下,选择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产品。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活着都想改善一下生活条件,过得更舒服一点么。这是人的生存本能。
      而现在,大多数人,都在高房价的压力下生活。如果现在房价很便宜,老百姓手里有更多自由的钱,还会如此依赖网购么,还是说会去选择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的传统线下服务?
      双十一只是一个时间点,它是今年电商成交额继续快速增长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点。
      网购确实有逐渐取代实体店的趋势,但并意味着网购火爆就是一个符合这种规律的正常现象。在这个问题下,消费结构和性质、需求和偏好的变化并非主要矛盾。要想得到更多的结论,就要思考分析这种现象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
      而当排除消费习惯改变等诸多因素时,自然会发现,人们是因为钱紧了(购买力下降了)。
      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的购买力上升了,但那并不能代表所有人、所有收入阶层。我认为购买力下降是事实,也有很多种观点,其中我比较认同的是货币超发导致了购买力下降),所以才更多的选择在网上购买一些可以得到价格实惠的产品。
      而钱紧的背后,是老百姓购买力的下降,是高额税费下的高房价,是国民财富的分配不合理,是地方债务危机,是通货膨胀甚至滞胀,是实体经济的萎靡,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得迟缓。
      央视希望我们幸福,大家也希望自己幸福。可有人的只是希望自己“幸福”,并不在乎大多人的幸福。体制也希望让我们幸福,但是它做不到,或者说它还做不好。
      小老百姓过日子,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饿不死就行。咱总能在内心里找到幸福感。我们自己努力创造的幸福感,往往却会遮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见现状的本质以及隐藏在其后的根本原因。
      淘宝双十一销量井喷的情况只是一个侧表面。
      在我看来,国内经济没有好转。



    作者:Charles Gonzalez  来自 知乎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