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林毅夫:新常态 新前景
    作者: 时间:2015-04-14 评论(0)

    1979年到2014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6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达到9.7%。到2014年年底,我国人均收入达到7500美元,成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去年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国。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每年达到16%,2010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对这样一个辉煌成绩的取得,我国纺织行业有着巨大贡献。因为纺织业、成衣业这种加工型的产业跟机器制造业是我国过去36年来,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出口迅速增长,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基础。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新态势,纺织行业也将迎来新前景。



    前景一: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是新常态下一个必然的表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左右,而我认为我国应该还有15年每年8%经济增长的潜力。这个潜力如何发挥,取决于外部的因素跟内部的因素。如果外部因素比较好,我国出口多一些,就会从一方面拉动经济增长;内部因素则是投资跟消费,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取决于现有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新的附加值更高的产业不断涌现。

    在这方面,目前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多处于饱和阶段,因此平均经济增长率只有2.5%到3%之间。而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在国际前沿内部,在升级和创新过程中有很多现成的技术和现成的产业可以参考、借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情况下,我国技术创新的速度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就会比发达国家快多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后连续36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9.7%,达到发达国家的四倍。

    我们在十八大的时候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翻一番:国内的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在7%增长速度的时候,企业的盈利状况就已经很差了。如果经济增长继续下行,工资水平又继续向劳动者倾斜的话,企业的盈利状况会更差。最好的方式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6.6%高,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使最终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1%。我认为7%左右的增长速度,力争达到7.1%或者是7.2%,这样有利于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目标的实现。

    前景二:
    加快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化解舆论压力

    过去这30多年,总是有人在谈中国崩溃论,唱衰中国,总是有人觉得中国经济体制维持不下去。这些人的根据是什么,以中国和印度相比,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最新公布的研究,预测中国在201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2%,印度的增长速度是7.8%;2016年中国的增长速度是7.0%,印度的增长速度是8.2%。按照这个预测,印度的经济增长会比我国高一个百分点或者更高。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抓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国际分工转移的窗口机遇期,都可以维持二十年、三十年8%到10%的经济增长。

    由于工资水平提高,我们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方面失去了一个比较优势。印度国内现在人均生产总值的比重达不到我国的1/4,工资水平低多了。这个情况下印度正好是承接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失掉比较优势向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行,致使国际一些投行家开始唱衰中国,面对这种情形,我认为我们应该尽快的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发展中国家慢,这是天经地义。怎样才能够比较快速的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如果我们在2015年到2020年之间,能够实现7%多一点点的预期的经济增长的话,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人均GDP可以超过1261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指标,就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2010年我国人均GDP是4400美元,如果经济增长达到7.1%,人均GDP就可以翻一番,达到8800美元,而发达国家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非常疲软,7.1%依然是非常强劲的增长,这个情况下人民币会继续升值。如果在未来五年人民币再升值10%的话,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就会达到12615美元,我国就会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能够比较好的应对“唱衰中国论”给我们造成的国际舆论压力。

    前景三:
    高速增长为纺织行业带来机会和挑战

    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超过7%,对我国的纺织行业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能够保持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话,很可能到2020年,最晚2021、2022年,我国将会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每年对国际GDP增长的贡献就会达到0.9%个百分点,全世界每年扩张的市场当中有25%到30%会来自于中国。中国将是全世界市场扩张的最大驱动力。

    在这种状况之下,对纺织产品、成衣产品或者是纺织机械的需求一定会增加的非常快。但是同时也会带来很大的挑战,工资水平也会上涨的非常快。我把纺织行业分为单纯的纺织、纺织机械和成衣加工三类,在我看来,工资水平的上涨对于纺织、纺织机械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一方面纺织本身规模比较大,资本密集度比较高,技术密集度也比较高,技术升级的空间也比较大。靠资本的深化和技术的深化,抓住国内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个机会,提高纺织品的质量,还会有大约20年的发展。另一方面纺织机械行业也是资本比较密集,技术比较密集,工资比重相对较低的行业,可以靠资本深化、技术深化和自动化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因此也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最具挑战的是什么?是成衣加工业。因为成衣业当中最重要的成本是劳动力成本。如果劳动力成本在未来几年再翻一番,达到1000美元的话,成衣业在国内的比较优势会丧失很多。这些成衣业的企业怎么办?我想一部分是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往品牌经营、品质管理、研发、市场渠道方向转变。但是目前我国能做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非常少,绝大多数是做加工的企业,这种情况下,需要主动将加工部分转移到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地区,这个趋势不可避免。

    过去这些年已经有人开始向东南亚的越南还有柬埔寨转移,越南、柬埔寨包括孟加拉的当地工资水平比我们低一些,但是上涨幅度一点不比我们慢。我们这么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哪里转移更合适,我认为大概就是非洲。非洲有10亿人口,发展水平跟我们上世纪80年代初非常像,农村里面有大量的廉价剩余而且年轻的劳动力。需要注意的是,非洲54个国家,可以先向那些目前政策条件、社会条件比较稳定,政府发展意愿强的地方转移。我想非洲可能是劳动力密集型加工的最后一站,如果说非洲国家的工资都上涨了,全世界就找不到工资水平低的地方了。

    这种状况下,我觉得行业协会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是单个企业到非洲国家去,一点谈判的力量都没有,而如果行业协会抱团去,十几二十家的企业,为对方带来一两万个,将来发展成十万、二十万个就业机会,当地政府就会非常的重视,很容易谈成比较好的条件。

    前景四:
    走出去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良机

    我觉得对纺织行业来讲,不管是往高端走还是往低端转移,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人才问题。我了解到很多台资企业已经从内地转移出去,尤其是成衣业,港资企业也在转移当中,但是大陆本土企业转移的非常少,原因是什么?内地很多成衣业的老板十年前根本没有想到会面临转移的问题,因此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面对这个挑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人才培训,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地政府都可以做一些工作。

    如果说我国这些以加工为主的企业能够了解整个产业发展的趋势,走到海外去利用廉价劳动力,我相信是可以创造第二春的。利用所掌握的技术、资本、管理以及国际销售渠道的优势,再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企业可以发展的更好。

    在这点上,我发现一个规律,在我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香港那些进入内地的大企业如今还是行业老大,而台湾由于当时政治上的原因很多大企业没有过来,只有一些小企业进入内地,如今那些留在台湾当地的大企业大都找不到了,不少当时进入内地的小企业后来做成了世界最大的企业。

    我们往外走的情形也是这样,你现在是大企业,转移出去还会是大企业。你现在是小企业,转移出去有可能变成大企业。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产业如果能转移出去的话,机器设备是来自于国内的,面料等大部分中间产品也是来自于国内,这就给我国纺织机器设备等企业也创造了很大的国际市场空间,给国内纺织业的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机遇。

    过去36年来,纺织行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相信在新常态下,纺织行业也会利用自身优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