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品牌:梦想何时照进现实
    作者: 时间:2015-04-14 评论(0)
    中国是纺织大国,但非品牌大国,或者说是,品牌多而不大也不强。每一个纺织企业都有一个品牌梦,而且正在梦想照见现实的路上孜孜以求。
    新常态的来临给了企业一个专心培育品牌发展的时间段,行业的发展不再走过去依靠量的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向质量、品牌要效益的时代,与此同时,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将会催生许多政策促进鼓励企业发展品牌,这是时代的馈赠,纺织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时代机遇,力求在软实力打造上实现质的飞跃。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
    为了加快企业品牌建设,加速孵化新品牌的成长,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使得企业品牌成长的环境较之以前有了极大的优化。春季调研组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上海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设立品牌专项资金,支持品牌创建活动,今年将参照文化创意产业对纺织服装产业财政扶持,同时积极推动老字号改革,而一些老字号服装家纺品牌如“三枪”、“民光”、“凤凰”、“皇后”等也在政府号召下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厦门出台了《厦门市加快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鼓励设计师品牌及相关业务的资金政策,提出“把时尚产业作为厦门发展的重大项目”。温州出台了《温州市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杭州围绕“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对丝博会、女装展、丝绸流行趋势研发等的扶持力度。盛泽将技术改造项目申请门槛由1000万元降低到200万元,支持小微企业技术提升。叠石桥家纺组建了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办公室,着力推动品牌培育、品牌宣传推广、品牌保护等工作。南通家纺城于2014年3月份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有效解决了家纺品牌外观花型盗版严重、维权不易、外观专利申请周期长等难题。
    尽管政府扶持意向明确,但是市场依旧显示出了“新常态”的特征,尤其是出口市场疲软。调研组了解到常熟服装企业接单量、出口额均有所下滑,盛泽丝绸72%的订单转向了东南亚。内销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趋缓,尤其是电商对品牌企业的冲击非常明显,传统专业市场的出货量也出现了下滑,南通专业市场由于不景气,场租普遍下调了60%以上。
    但是市场越不景气,才越发显示出了品牌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常熟拥有“波司登”、“阿士顿”、“梦兰”等一批又是服装家纺品牌企业,2014年全市服装销售851亿元,增长5.4%,利润额增长16.9%。温州的“森马”、“报喜鸟”、“乔治白”三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超过10%,一些主力女装品牌增长超过20%。这些数据继续有力地说明着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创新品牌建设路径
    但是,“新常态”的来临给品牌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企业也要不断创新,另辟蹊径提升整体竞争力。比如技术创新:“波司登”继推出“秋羽绒”后,在今年的新品设计中,引入了“三防”面料、长效蓄热保温的保暖面料、天然环保的防辐射面料等。“小绵羊”家纺与东华大学合作,自主研发专有面料,开发生态科技家纺产品。
    在设计创新方面,为提升品牌设计水平,一些品牌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师,以及与知名艺术家进行跨领域合作。“兆妩”每年花费200万~300万元,邀请具有国际时尚理念的设计师进行互动。“金丝狐”服装增加SPU数量,降低同款产品生产件数。
    除了自身产品的创新,在经营模式上企业也要注重创新,比如差异化竞争。“特步”、“安踏”以及“匹克”等通过默契配合,实现了产品差异化发展,比如“安踏”专注跑步、篮球服饰,“特步”专注足球、跑步服饰等。还要提高性价比,比如“阿仕顿”注重提高商品性价比,推出99元的高性价比引流款。“罗莱”属于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在行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罗莱家纺依然实现了业绩稳步增长。温州的“乔顿”等企业大力推进工厂直销店模式,以“轻奢品质,工厂价格”实现了销量的大幅提升。
    质量、效益、品牌、结构这些都是企业发展必须要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随着“新常态”的来临,这些问题又出现了新的延伸,而对于企业、对于行业来说,顺势而为才能跟着时代的步伐实现自我的生存、发展乃至提升。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