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办公室主办,江苏省沭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沭阳)纺织产业区域转移投洽会”在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建军,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魏伟等有关领导以及有关央企、国企负责人以及有关新闻媒体出席了本次活动。
会上,魏伟分别就沭阳纺织产业发展形势以及招商引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与中纺联产业转移办、江苏苏锦昌大家纺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产业转移战略合作协议和总投资10亿元的家纺项目协议。
魅力沭阳 产业转移新试点
沭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是虞姬故里、花木之乡,也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投资潜力的地方,拥有193.57万人口,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近年来,沭阳综合实力持续攀升,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直管试点县。
自2013年底,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获批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对此沭阳及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8个驻外(省市)专业招商办事处,全天候侧重招商引资工作,把新项目落户当成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并重点围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及其配套类产业链,寻找信息、签约引进等,使2014年度引进开发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了48个,协议投资211.9亿元。2014年,开发区完成开票销售收入首破“百亿元”大关,成为苏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洼地。
特别是2014年,纺织服装产业被确定为沭阳县“2+1”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主导产业之一,重点予以扶持和培育,并规划了全国首家智能针织产业园,用以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对此,沭阳依托协会资源和引领优势,高端定位,在沭七路东侧规划建设6300亩的沭阳纺织产业园,纺织产业投资总规模120亿元,形成产业经济总量300亿元。并积极引导包覆纱企业加大技改、环保的投入,以资源循环化利用、企业清洁化生产为方向,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水平,以生态园区建设为标准,大力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努力将包覆纱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成为绿色环保产业园。
如今,园区已涌现出了诸如宝娜斯袜业、邦源纺织、月源纤维、新东旭纺织、景茂针织、腾盛纺织、嘉德纤维、宋和宋智能机械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从机械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由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的转型升级。
做强包覆纱 打造行业新地标
“纺织产业是一个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产业,我们在发展纺织产业的过程中,细分市场、细分产业,选择了成长性较好的包覆纱产业,作为突破口,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其中包覆纱及其配套企业已达到40多家,纺织类企业达到226家,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企业,部分企业单体规模已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胡建军介绍,从2005年第一家包覆纱企业——江苏邦源纺织有限公司落户开始,越来越多的包覆纱企业纷纷加入,沭阳在国内外行业市场上的版图越拼越大。
“为了打造包覆纱产业的集聚高地,着力培育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纺织纤维新材料项目,我们多措并举,在各个生产要素资源上给予充足的保障。”这是沭阳的目标,也是他们的承诺。为此,他们先后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日本三亚贸易株式会社、意大利ASAFIL公司等数十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交流、科研合作关系,以研发带动产业先行。特别是围绕包覆纱产业链,县政府专门成立产业升级指挥部和产业研究院。针对强链、补链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特别是加强对机械包覆纱机和空气包覆纱机等高科技纺织设备生产企业的引进,以及包覆纱上游的锦纶、氨纶企业,下游的织布、无缝内衣、袜子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引进。
对此,胡建军表示:“未来沭阳将紧密结合市场发展的动态趋势,抓住机遇,挖潜创新,促进开发区针纺类企业成链配套、捆绑发展,呼应加快智能针织产业园建设步伐,提高沭阳纺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更多地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力争将沭阳针织产业园建设成为产业转移升级的集聚区、政府与行业协会互惠合作的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导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样板区,成为国内针织行业的时尚新地标与产业新地标。
服务先行 让投资无忧
当前,纺织行业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日益凸显,对广大纺织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调整转型的要求。原材料走势不确定性增强、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突出,企业发展压力和挑战将持续增加,一批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这无疑为产业转移增加了很多难题。特别是如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显然光靠政策是不足以吸引的。
“我是被‘威逼利诱’来沭阳投资的。”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日升的一句幽默,道出了沭阳招商引资的“秘密”。
“事实上,我在沭阳投资之前,在烟台早建有工厂,主要生产智能喷气织机。但是我的好多下游客户都在沭阳,虽然他们也建议我来沭阳,但我一直犹豫不决。后来他们干脆‘威逼’我说,如果你不来沭阳建厂,我们就不采购你的设备了。就在这种情况下,2011年10月我与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接洽,1个月就达成了投资协议,前后不到15个月就建成投产了,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宋日升介绍:“建厂过程中,我又被沭阳的优惠政策‘利诱’了。他们遇事基本不过夜,帮办服务效率高,特别是政府承诺的政策都一一兑现,信守承诺的态度更加坚定了我在沭阳投资的信心。”
“当企业家需要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第一时间赶到;当不需要我们时,我们就不要去打扰企业家,给他们留出自由的空间。”正是有了沭阳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真诚服务,吸引了一大批像宋日升等企业家来到沭阳投资建厂。得益于优惠的投资政策、宽松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府服务、便捷的区位优势⋯⋯沭阳拉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序幕。
如今,全县纺织类企业已达到2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8家,包覆纱生产设备达4300多台(套),占全国包覆纱生产设备21%以上,年产包覆纱9.8万吨,是全国包覆纱生产设备最多、产量最大的优质包覆纱产业基地,代表了国内包覆纱产业集聚发展的最高水平。作为苏北县份中唯一一家国家级开发区、“中国包覆纱产业基地”、“国家墙布及窗帘产品开发基地”和“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沭阳经济开发区的行业竞争优势越发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