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部署2015年工作时,要求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要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提出要实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措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采购贸易。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不同于现有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边境贸易等贸易方式,是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这种新型的外贸方式于2013年4月18日,在浙江义乌市场率先试点,经过超过一年半时间的探索实践,顺利通过了由商务部、海关总署、发改委、财政部、国税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外汇管理局等八部委的现场验收,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外贸出口秩序、完善市场采购贸易制度、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遥相呼应,作为全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于2012年12月与浙江义乌市场等共同被商务部列为全国首批三大“重点培育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历经30多年的培育与发展,目前业已形成覆盖周边200多平方公里、配套6500多家生产企业、带动50多万从业人员的规模,市场年外贸供货额超过40亿美元,外贸出口近1万标箱。2014年市场成交额突破550亿元。
2013年7月,商务部发函征求拟在海门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海门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重大利好,积极借鉴浙江义乌市场先行先试的做法,瞄准建设“世界级家纺制造贸易中心”目标,全力打造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南有义乌、北有叠石桥”的发展新格局。一是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负责联合审批的国家八部委都明确表示支持,并有多个部委开展了实地调研指导。商务部钟山副部长、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也先后专程进行了调研,国家海关总署于广洲署长专门听取了汇报,均表示全力支持,同时,此项外贸新政还被列为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的5大重点工作之一,并被纳入2014年国办发19号文件和省外贸稳增长21条的重点举措。二是制订了特色鲜明的激励政策。在通关便利、税制改革、外汇结算、出入境管理、返程投资等方面大胆突破,出台了《支持海门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形成了既有义乌市场一般特点,又有海门特色的政策体系。三是搭建了快捷可控的贸易平台。“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搭建,能够满足既“通得快”又“管得住”的要求。同时,海关监管场所建设也已经全面启动。四是健全了完备的公共服务平台。相继建成了叠石桥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国际货运服务中心。检验检疫、出入境管理大队、国际货币结算平台等功能配套基本到位。
基于上述背景,特别是在当前通关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之际,作为位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内外贸市场,应尽快落地叠市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新政,把浙江义乌市场的外贸创新模式抓紧在海门扩大试点,并纳入全国性区域通关一体化的范畴,打造独特样本,丰富改革模式,真正将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的要求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