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乌兹别克斯坦:棉业发展全球瞩目
    作者:王继红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时间:2015-09-15 评论(0)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腹地,是连接东西方和南北方的交通要冲,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队汇合点,张骞、法显、玄奘都曾在此留下过足迹,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达1500 多年。中乌两国自1992 年建交以来,传统友谊持续发展,高层交往频繁密切,两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各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乌方高度关注并热烈欢迎“一带一路”倡议,希望积极参与其建设进程。
    一、纺织服装业生产要素
    纺织服装业生产要素方面,乌兹别克斯坦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乌兹别克斯坦有丰富优质的纺织原料——棉花,有历史悠久的纺织生产传统,有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产业基础相对扎实,产业链健全,纺织服装产品有广阔的市场,政府对纺织业的扶持力度大,优惠政策多。不利因素有:乌兹别克斯坦基础实施比较落后,纺织服装企业普遍管理水平差、劳动生产率低、生产规模小、产品规格低。
    (一)纺织服装业现状
    乌兹别克斯坦有300 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其中纺织企业130家、针织企业135 家、丝绸企业36 家、印染企业32 家、纺织商贸企业7 家,其中半数企业为外资企业,投资主要来自德国、瑞士、意大利、韩国、日本、土耳其、美国、印度等国,纺织行业的外商投资达19 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纺织产品覆盖棉纺、丝绸、针织、印染、无纺、服装六大领域,年产棉纱41 万吨、棉制服装2.8 亿件、针织布8 万吨、毛衫2.6 亿件、生丝2500 万吨以及花色品种众多的服装,纺织工业总产值15 亿美元。2014 年乌兹别克斯坦纺织品出口额超过10 亿美元,其中棉花、棉纱出口占58%。出口目的国除传统市场,如俄罗斯、其他独联体国家、土耳其、德国外,近年又新增加了中国、伊朗、希腊、以色列、英国、美国等新市场。
    (二)丰富而便利的棉花资源
    1、乌棉的特点和优势
    乌兹别克斯坦是前苏联的棉花供应基地,1990 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76 万公顷。自1991 年独立以来,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达到粮食自给,乌政府逐年减少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到目前的130万公顷左右,占全部耕地的36%,棉花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0%,是乌政府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乌棉有着生态条件好、育种科研历史悠久、农业基础设施好、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乌兹别克斯坦棉花95% 以上的棉纤维长32~33mm,少量为棉纤维长36-39mm 的长绒棉,平均衣分率为29.73~31.25%。(参考自:《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生产、出
    口及其优势》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易坚、马增梅2009 年4 月10 日)
    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在130 万公顷上下,年产籽棉350 万吨左右,居世界第六位;年皮棉出口量60万吨左右,居世界第三位。乌兹别克斯坦在提高棉花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加工装备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使乌兹别克斯坦棉业发展越来越令全球棉花市场瞩目。
    中国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棉花数量和金额呈上升趋势,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的第四大棉花来源国,仅次于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以2013 年为例,中国从乌兹别克斯坦除进口棉花5.44 亿美元、棉制纺织品服装1.39 亿美元;同期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则为1.51亿美元。
    2、棉花政策
    乌兹别克斯坦计划经济色彩依然存在,种植棉花的国营农场虽然均已私有化或重组为私人农场,但政府对棉花的种植面积、生产投入、采购及销售价格等方面仍保持着严格的控制。乌兹别克政府对棉花出口实行垄断经营,只有外经贸部下属的四大公司有权出口棉花和棉短绒。它们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国际进出口公司(UZINTERIMPEX)、乌兹别克斯坦进出口中心(UZMARKAZIMPEX)、乌兹别克斯坦工业机械进出口公司(UZPROMMASHIMPEX)、乌兹别克斯坦工业出口中心(MARKAZSANOATEKSPORT)。
    乌兹别克斯坦在棉花的检验认证、物流运输、产品宣介等各方面实行产业化。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认证中心“SIFAT”是“不莱梅棉花协会”和“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成员;乌国内共有25 个中转站和6 个免税仓库,可一次储藏棉花44万吨;乌每年10 月份举办“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棉花和纺织博览会”,为乌棉客户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
    (三)纺织服装业优惠政策
    1、纺织服装业发展战略
    与其他资源型国家不同,乌兹别克斯坦并不满足于资源出口,而是高度重视加工工业的发展,其工业增加值持续高于GDP增加值,2014 年工业产值增长8.8%,占GDP 比重的24.2%。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皮棉加工能力仅为7%,2014 年已达到44%。根据乌兹别克斯坦2015-2019 年轻工业发展规划,届时乌棉花加工能力将提高到60%。乌兹别克纺织工业发展的战略是:不只生产初级产品,如纱、线和布,而是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生产终端产品。为此,乌兹别克斯坦轻工业国家股份公司整合全国300 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的力量,有目的地进行“乌兹别克纺织品”的品牌创建工作,一方面致力于乌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市场准入、物流、融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另一方面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生产终端产品。
    2、对纺织服装业的外国投资的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专业生产成衣、袜类的外资企业,可免缴除增值税以外的所有税收。海关优惠:企业进口生产设备、配件、国内没有的原料和材料、用于非粮食类消费品生产的商品时,可免缴关税(海关
    手续费除外)。
    价格优惠:企业在购买棉花时可享受世界市场价格基础上的15% 优惠,并延期付款90 天。将所采购的棉花全部加工成
    成品(机织品、针织品、袜类)的外资企业可再获得5% 的棉花采购折扣。
    出口优惠:出口产品可享受20% 的全额出口退税。产品出口超过80% 的纺织企业,可免缴财产税。出口独联体国家没有关税。
    (四)劳动力、商务成本
    1、劳动力成本
    乌兹别克斯坦劳动力资源充沛,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27.7%,中等职业教育的占30.8%。薪资水平较低,2013 年乌兹别克斯坦平均工资约486 美元/ 月。纺织服装业操作工工资150-300 美元/ 月,管理人员工资300~700 美元/ 月。根据相关法律,雇主需为员工缴纳工资额40% 的社保基金费用。政府主管部门对外籍劳务实行许可审批制度,对随项目带进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发放一定数量的劳务许可。
    2、商务成本
    二、需要规避的风险
    乌兹别克斯坦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法律逐步健全,与中国关系友好,双边经贸合作发展顺利。但也存在需要中国企业防范并规避的风险,如政权的延续性、极端宗教势力、地缘政治、法律法规的特殊性、人治因素、外汇管制、融资成本等。
    (一)政治风险
    乌兹别克斯坦是处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政策上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1、接班人问题
    自1991 年独立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实行一种不均衡的三权分立体制,卡里莫夫任乌第一任总统,并一直连任至今。总统掌握国家大权,议会无权过问政府内阁批转的议案,无力限制总统的权力。由于卡里莫夫已78 岁,接班人问题已成为乌政局的最大变数。乌兹别克斯坦的各重要部门分别由几个地域集团把持,它们之间存在巨大的敌意和激烈的竞争,经常引发国内政局动荡,甚至局部地区的流血事件。目前卡西莫夫尚能有效掌控局面,但其接班人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则有待观察。
    2、极端宗教势力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人口总数的90% 以上为穆斯林,且多属逊尼派。乌兹别克斯坦长期受困于乌伊运、伊扎布特等宗教极端势力,且乌正处于人口增长高峰,失业率高,普遍存在的政治贪腐现象极宜激发底层民众的不满,进而为宗教极端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基础。
    (二)法律风险
    1、法律法规的特殊性
    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与对外经贸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包括:外贸、投资、外资、税收、劳动就业、土地、证券、环保、反贿赂、工程承包、知识产权等方面。但又有其
    特殊性,诸如:乌兹别克斯坦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采用世贸组织运
    用的特惠税率体制等世贸规则。
    乌兹别克斯坦环保方面的法律比较健全而严格。
    2、人治因素明显
    乌兹别克斯坦国际接轨程度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政策法规多变,审批程序复杂,政府部门时常易人,政府的突击检查多。
    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对外籍劳工的劳动许可证办理和工作签证办理程序繁琐、限制严格、费用高。生产型企业的外籍劳工可办理一年期劳动许可证,其它类型的企业只能办理半年期的,且只在首都办理;外籍劳工与当地工人比例控制在1 :7 以内;商务签证的办理也相当困难而漫长;签证费用高于一般国家,有时还需支付人为因素的额外开支。
    (三)投资风险
    1、外汇管制严格
    乌兹别克斯坦货币为苏姆,根据法律可自由兑换,可自由汇进汇出,但实际操作中非常困难。外资企业可以设立外汇帐户,但入账外汇的50% 必须卖给国家,换成苏姆,且不得随意提取。企业利润汇出时需缴10% 的所得税。近年来,苏姆兑美元汇率呈持续、稳步贬值态势,2014 年3 月31 日苏姆对美元的汇率是2263 :1,但美元的黑市价格大约高出1/4。人民币与苏姆不能直接兑换。
    2、融资成本高
    乌兹别克斯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小,贷款利率高,苏姆贷款年利率12~18%,美元贷款年利率7~13%,因此,外资企业一般不选择乌兹别克斯坦银行融资。乌兹别克斯坦暂未开立中资银行。中国企业不可以使用人民币在当地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
    三、中乌纺织服装业合作情况
    中国除每年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大宗棉花、棉纱外,已有部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建厂或向乌纺织企业提供纺机设备及服务,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为今后向“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发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一)合作案例
    1、乌华南阳红棉天使纺织有限公司2009 年,中国河南省南阳红棉天使纺织有限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工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用140 万美元收购安集延州的一家破产纺织厂,注册成立乌华南阳红棉天使纺织有限公司。该独资企业一期使用自有资金投资1100 万美元,从中国引进设备技术,生产规模达4 万锭;二期利用乌政府贷款,再上马4 万锭。目前,新厂年产棉纱2 万吨,80% 的产品销往中国。这一经营方式既有效规避了棉花进口配额制,又规避了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中乌天鹅棉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0 年,中国山东省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50万美元,与乌兹别克斯坦相关单位合作成立中乌天鹅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乌兹别克斯坦未来3-5 年内100 多家棉花加工企业的棉机设备更新改造,提供棉花加工技术“一站式”服务。由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加工业基础良好,且乌棉与新疆棉品质类似,天鹅棉机的最新技术可直接加以应用,成功实现了国内优势产能的境外转移,开启了中乌棉花加工技术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新篇章。
    3、金纺织工业园区
    2014 年10 月,江苏省常州市金实业有限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签订投资协议,计划投资1 亿美元在当地建设纺纱项目。项目位于卡什卡达里亚州首府卡尔希市,占地面积30 公顷,首期开发面积15 公顷,新建12 万锭环锭纺纺纱厂,2016 年底前投产。同时,将利用其余的15 公顷土地建设“金纺织工业园区”,带动州市纺织相关上下游企业抱团“走出去”,形成规模效应。这是中国棉纺企业积极利用乌兹别克斯坦的优质产业资源,开展跨国产业布局,特别是打造“中国国内+ 周边国家”布局模式的区域性突破。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