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 月11 日人民币创历史最大单日降幅以来,近日持续走低,截止到8 月18 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已达6.4080。据高盛预测,人民币贬值速度将会放缓,未来三
个月人民币兑美元预期至6.45。
由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具有较高的国际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国际市场依存度,此次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无疑是最首当其冲的行业之一。根据行业相关测算,纺织服装行业受益人民币贬值,若人民币每贬值1%,可提高净利2~6%。受贬值影响,一些以出口为主的服装、家纺板块,股市全面飘红。如华纺股份、孚日股份、鲁泰A、联发股份等公司出口业务占比接近或超过70%,汇兑损益对企业利润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尽管汇率向下变动对行业利好明确,但多数企业此前已经采取一系列手段对冲汇率风险,如进口对冲、美元融资和远期外汇交易等,对企业业绩的正向影响程度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7 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556.2 亿美元,同比下降4.4%,其中,纺织品出口624.2亿美元,下降1.5%;服装出口932 亿美元,下降6.2%。特别是7 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72.5亿美元,同比下降10.2%,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而此时人民币贬值,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以PTA为例,目前PTA 行业利润状况不佳,成本向下传导压力较大。由于用来生产PTA 的原料PX对外依存度较高,人民币贬值将提高其进口成本,亦将支撑PTA 价格。“人民币每贬值1000 个基点,PTA 生产原料PX 成本每吨增加60 多元。”有分析人
士介绍,以此计算,近几日PTA 原料成本预计抬升180 元/ 吨左右,有助于PTA 价格短期得到提振。但汇率下降能否解决外贸不振的根本问题,答案不得而知。
对此,北京市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小林用“温和”一词来形容近几日汇率变化对出口业务带来的影响。他认为,人民币贬值短期内会有一定好处,但从长远看,客户是有议价能力的,肯定要在接下来的出口订单上继续谈判,出口商不会独享汇率变化带来的利润空间。而且对于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口等,企业也会随着人民币贬值受益程度将有所折扣。
针对人民币贬值,8 月12 日起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跟随人民币进行大幅贬值,与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欧美市场上的竞争力形成了对冲,使我国的竞争优势没有从这一轮贬值中得到体现,因此对出口带来的利好程度用“温和”来形容,较为贴切。
究竟此次人民币贬值,是金融政策的“可控”调整,还是经济下滑的无奈之举。8 月13 日,央行举行了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吹风会,称3% 左右的累积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此前偏差校正已经基本完成,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并强调指出,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这一次央行适时根据市场预期调整中间价定价办法,还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对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有一定帮助。这也让外贸企业至少在面对欧盟、日本和美国市场,甚至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能够有喘息的机会,不像过去压力那么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平表示,汇率的调整与当前外贸形势严峻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汇率调整是综合性考量,
“虽说汇率对外贸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外贸企业出口有一定的帮助,但决定性因素还是市场需求,因此不能高估汇率的拉动作用。”有专家表示“如果说这次贬值,是短期行为。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可能提振效果就不会明显,因为他们大部分都会和银行锁定汇率,很难从预期中获得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