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开始步入增速换档的阵痛期,依靠资本要素投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模式已接近尾声,依靠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正在建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在接受采访时如此总结长丝织造行业在十二五的表现。


进入“十二五”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的严峻形势,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加大了科技创新、技术升级力度,加快了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不断强化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着力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努力使行业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十二五”前四年,化纤长丝机织物产量年均递增9.10%,出口量年均递增10.15%,无论是产量还是出口量的年均增速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总体而言,长丝织造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换档期。需要指出,化纤长丝织物由于细分产品丰富、用途广泛,加之“十二五”以来,产品品质有较明显的提升,是纺织织物中出口表现最好的产品。在国内市场消费能力逐年增长的情况下,逐年减少的进口数量表明国产化纤长丝织物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在逐年提高,目前已基本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替代进口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在产品结构方面,长丝织造产业由量的扩张转向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低档大路货产品因库存积压而大幅度减产,开发的差别化、功能化、高仿真类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年年都有创新。

徐文英特别指出,尤其是在细旦高密织物、宽幅大提花织物、交织织物等产品的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花色品种的数量和产品档次都有较大提升,满足国内外市场不同需求和替代进口的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纺织工业中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差异化产品的开发离不开设备的支撑,长丝织造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装备起点高,织造设备几乎全部都是效率最高的喷水织机和喷气织机,其中80% 以上都是喷水织机。“十二五”期间,长丝织造行业技术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又有了显著提升,国际先进水平织机比重提高到了15%,多臂开口装备比重提高到了30%,规模较大的企业基本都安装了多臂开口装置,自动穿经机、浆并联合机开始推广使用,两化融合逐渐在行业中推行。
在市场布局方面,长丝织物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几乎是同步发展,而且随着产量的大幅增长,出口量与出口市场也在同步扩大。2014 年我国化纤长丝织物直接出口的国家(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多达199 个,我国出口的化纤长丝织物可以说几乎遍及全球。这一趋势表明由我国生产的化纤长丝织物具有物美价廉、质量好、花色品种多,厚、中、薄及高、中、低档产品应有尽有,适应各种消费群体的能力比较强,多方面满足了全球不同消费市场对纺织面料的需求。
在节能减排方面, 喷水织机废水处理技术在逐年提高,中水回用率从以前的不到50% 提升到了目前的75% ;采用中水回用技术的企业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15% 左右。在长丝织造产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全行业生产污水排放量下降了10%,新鲜水取水量下降了15%。
在产业结构上,长丝织造产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从过去主要面向服用逐渐扩展到家纺及产业用等不同领域。从大的布局来看,服用领域仍然是主要的应用产业,约占70% 左右;家纺领域的应用逐年提高,目前约占25% 左右。徐文英特别指出,产业用领域其发展潜力巨大,虽然目前只占5%,但是正在开发的新领域,下一步会加大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