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洋纺机:引领针织智能制造新时代
创业30 年来,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为企业发展灵魂,依托“互联网+ 智能制造”的平台成功开发了国内首创经编生产线智能管理系统。并从2012 年开始着手打造我国纺机行业首个数字化工厂,不仅彻底改
变了传统的单机生产方式,还开创了“智能技术,3D 编织,一体成型,个性定制”的全成型服装经编智能生产的新模式。
“当前,传统制造生产业日渐疲态,如何寻找新的突破点,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唤醒制造业的新生,便成了当下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十二五’时期,行业发展进入深度转型期,德国工业4.0 的兴起正好为五洋纺机带来了新机遇,只有倡导运用智能化系统管理来实现对生产效益的提升,我们才能走在时代的最前面,有自己的话语权。”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敏其表示,经过“十二五”的创新发展,如今五洋纺机通过使用RFID、二维码、传感器、无线通讯、GPRS 定位等智能化管理技术系列,不仅实现了“人”、“机”、“料”、“法”、“环”的数据信息实时交换与通讯,还通过云服务端的数据分析与统计实现了对生产管理五大要素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做到了经编全成形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一枝独秀不算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所以我们研发出了给所有针织企业实现智能制造与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管理的整套解决方案,就是想以此并带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制造中来,助力行业转型升级。”王敏其表示,“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为纺织工业“十三五”指明了方向,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
海宁经编:从“经编世界”到“世界经编”
经编产业作为织“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提升产业,成为“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中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实现了我国经编产业从“经编世界”到“世界经编”的华丽转型。随着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海宁经编紧紧抓住机缘,不断开拓创新,产品应用领域逐渐从服饰用、装饰用延伸到产业用。园区的产业用经编产品目前已经占到了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75%,篷盖类柔性复合材料、充气游乐材料、经编土工格栅、玻璃纤维经编增强材料等等层出不穷。世界第二大风力发电机制造——Gamesa( 歌美萨) 制造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德国大陆轮胎生产的轮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的汽车顶篷布中都用上了这里的产业用布。
海宁经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在2000 年成立全国首个经编园区,如今园区聚集的经编及相关生产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达到数百家,经编产业经济总量占海宁市行业总量的70%,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先后被评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经编名镇”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起点,“十三五”时期,海宁经编将朝着产业用方向继续实施“经编立园、科技兴园、人才强园”三大战略,以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总部经济发展为重要带动力,加快拓展和完善产业体系,积极改善布局与组织效率,促进产业实质性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产业价值链更优分工位置上实现新发展,将海宁经编产业打造成为全国制造业集聚升级典范,实现园区企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向世界经编之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