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平纳的“智能节能”与“软硬结合”
“今年展会总体感觉不错,场馆面积较大,展位安装和参观来说都相对比较便利,对于大场馆来说需要有个熟悉过程。”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鹿庆福这样说。
鹿庆福表示,感觉今年展会首先是智能化展品增加了,比如机械手臂等,也就是所谓的机器换人的趋势。其次,5、6号馆主要展示印染设备,以往印染行业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印象,这在今年展会上感觉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所有企业都开始注重节能减排方面的改善。大家对于碧水蓝天的概念都更深刻了。另外,今年展会从美观程度上来说也有所不同,现在无论从设备质量和外观美化上都有了更多进步。展位和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及可观赏性都有了很大提升。
本届展会上康平纳展出了两大部分的机型,自动化染色生产物流部分和自动配料系统。着重在突然进行智能化改造,节能减排,绿色织造方面。康平纳展出的系统可以节省70%达劳动力,节水效果达50%-60%,电能节省28%-29%,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要求。另外就是配料系统,节能和智能化不必多说,同时生产系统还要对产品品质提高有很大帮助。工人有时候会受情绪影响,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智能化则可以不折不扣的执行命令,产品一次合格率大幅度提升,返工少,效率提高,从而获得更多市场效益。同时,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生产,配料系统使工厂环境更加干净舒适,工人心情舒畅,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环境。
对于所有机型,通过现场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硬件可以更换,软件则是通过康平纳远程进行监控。这样就实现了软硬件的结合,在提供产品的同时更提供服务。康平纳致力于建立标准化的示范工厂,生产过程全自动化以达到用工少,操作简单的目标。这些对于生产设备机械的维护要求就会相应提高,这也是康平纳深感肩负行业责任的一方面。
行业内对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显著的改观,但实际上因为我们确实与国外有差距,因此从一开始向外国企业学习也是很正常的。但在本届展会上我看到,情况出现了新的改观。比如很多国际技术和设备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改进,以康平纳为例,也引进了荷兰成套设备,但是客户反馈信息制作质量有微妙的差异,为什么会这样?打个比方,外国原料是细粮,那中国现阶段就是粗粮,同样的机器设备处理粗细粮还需要有不同的细节应对,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现在进行的也正是这种结合实际情况的精细化个性化改造。
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有差距,因此即使是学习引进来的技术设备,也一定要结合中国市场进行改进,用这种方式更快更合理地淘汰落后低能耗产业,这也是在本届展会上发现的一大进步。

海宁纺机的稳健制造与信心
本届展会效果挺好,到第四天已经有3000左右的人流量,其中包括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的客户,还有国内好多代理,也有很多大客户来进行产品交流。”海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徐海宏这样向记者介绍。
一直以来海宁纺机都希望将全部精力用在提高产品质量,实实在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本次展会海宁纺机带来了高性能的宽幅卷毛机,最宽宽幅可以达到三米六,参展机型为三米二。这些机型外观有亮点,在设备上也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
海宁纺机认为,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正应该加大力度搞开发。同时不与同行恶性竞争,要让自身发展的面更广,得以应对市场的一些变化。同行竞争也不规避,这样才有进步,毕竟市场竞争是普遍存在的。当其它企业不再进行技改投入时,海宁纺机保持着稳定可靠的质量,十几年前的产品客户现在还在用。同时,目前客户个性化的定制也比较普遍,海宁纺机让技术中心和营销中心有互动,才能满足客户需求,也是对产品的推动。
从宏观政策来看,实体经济一定会得到长远发展,随之有各种项目启动,海宁纺机也将抓住这些机遇。徐海宏分析,当下的经济环境不太乐观,老百姓的钱不乱花,服装业这样的下游终端比较困难,也会反馈影响至上游机械制造。但对此纺机企业的应对方式应该是:跟着国家政策走,开拓属于自己的市场,保持自身产品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高质量的售后服务。
接下来,海宁纺机将立足纱线、纺织器材等方面,由此进行延伸,从后整理到储备设备,从上游延伸到下游,以面料为中心,同时达到后整理设备、技术和工艺的结合,赢得客户信赖和支持。

江都印染环保改造肩挑社会责任
江都印染今年展会上的主打产品仍然是是热风打底机和焙烘机,但在同类机型上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提升。为此,江都印染在设备改进上也做了很多相应工作,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同时也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满足客户的需求。近两年来,江都印染在市场上产品的销售和认知度都提高了很多。
中国.扬州市江都印染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才平表示,在整个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在分领域的小环境中,作为规模不大的企业影响反而并不是很大。几年来江都印染布局出口比较多,也成功开拓了一些国外市场,在印尼、东南亚积极参展,也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来江都印染展位的老客户很多,主要都在进行对于环保方面的投资,大家对这绿色环保都保持着高度重视。张才平对未来很有信心:“作为小的印染设备企业,虽然占市场份额不大,但是新产品还是关注重点,投入也很大,争取能够为行业实现更多更大的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