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盘点2016】化纤: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作者:牛方 时间:2017-01-04 评论(0)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化纤行业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尽管需求依旧保持低迷,尽管成本依旧持续上涨,但是行业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很好地完成了作为上游对于纺织行业应起到的支撑作用。

    2016年,行业熬过了淡季、扛住了涨价、也偶遇了末尾飘红,起起伏伏看的人心惊胆战,但是对行业发展来说,波峰波谷都不过是过眼云烟,重要的是我们的技术进步是否有了重大突破?行业发展理念是否得到升级更新?公共平台搭建是否取得成效?……

    2016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继续在行业大力推动品牌建设工作,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以及“绿色纤维”标志认证工作稳步展开,为行业在“新常态”时期营造了“品牌建设”的浓厚氛围。

    2016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两大基金紧紧围绕行业未来发展大趋势表彰了诸多项目和个人,对巩固我国化纤工业全球地位,推动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6年,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北京服装学院联合打造的“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的迎来了第一批学员的毕业典礼。为行业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血液。

    回顾即将画上句号的2016年,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盘点即将画上句号的2016年,每个企业心中都有一肚子苦水,但是看看行业,积极的信号并不少,向好的趋势也看得到,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中国化纤行业有信心,再大的困难都会有克服的那一天,2017让我们继续风雨兼程。

     

    2016化纤行业大事记

    1-【基金】“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问世

    2016年3月16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浙江绿宇环保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

    绿宇基金将致力于把握绿色发展趋势,支持化纤行业绿色制造、循环再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推进化纤行业的绿色制造事业。基金设立专门奖项,鼓励对行业绿色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深远影响的基础性研究,支持绿色制造工程前沿技术研究,推动绿色制造评估与信息平台建设,表彰对化纤行业绿色制造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团队和个人。基金还将组织开展以推动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会议论坛及公益活动。

    记者点评:基金灌溉土壤 行业开枝散叶

    作为石油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化纤长期依赖石油的现状短期内很难改变,而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纤行业的绿色发展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推进,“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的使命正在与此。有了基金的长期支持,化纤行业的绿色发展也就有了持续的助推力,行业的“绿色化”也将不断进步,不断丰富。


    2-【认证】“绿色纤维”LOGO发布 认证工作全面启动

    2016年3月16日,“绿色纤维”LOGO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6/2017发布会”上正式发布,那一刻一个绿色叶子形状的GREEN FIBER标志在全球纺织行业正式诞生。LOGO发布之后,绿色纤维认证也不断得到完善,形成了由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保障体系等组成的认证体系。2016年9月2日,北京召开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新闻发布会”,标志着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导的绿色纤维认证工作全面开启,该项工作将推进我国化纤工业的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和循环发展,在绿色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的跨越,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长远目标。

    记者点评:从标志到体系 顺势而为的“绿色纤维”

    没有一项成功的事业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导的“绿色纤维”标志认证工作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在这样一个强调绿色发展的时代,在技术进步可以基本满足行业绿色发展要求基础上,在企业、公众都坚定不移的推动绿色发展的凝聚力下,“绿色纤维”必将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行业内外,成为全球纺织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3-【碳纤维】首条千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

    2016年5月,中国第一条千吨级T800碳纤维原丝线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原丝六号线上正式投产。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个拥有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并实现碳纤维规模化生产的企业,2011年-2013年该企业成功突破了干喷湿纺工程化稳定生产技术,建成国内第一条千吨级干喷湿纺纺丝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干喷湿纺技术的封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此之后,中复神鹰就持续在碳纤维领域科研攻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T300、T700、T800、M30碳纤维生产和销售企业,国内碳纤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记者点评:自主研发无穷尽  民企崛起扬国威

    碳纤维作为军敏材料,长期受国外技术封锁,从零开始的国产碳纤维经历了艰难的成长过程。但是碳纤维作为先进复合材料中最重要的增强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和民用工业如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再艰难也必须干。中复神鹰千吨级T800原丝线的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千吨级T800原丝首次实现产业化,实现了国产碳纤维从中低端走向高端的重要转折,意义非同小可。


    4-【科技】“十三五”开局年召开首届化纤科技大会

    6月16日,“纤维新材料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工程前沿技术论坛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在连云港隆重举行。这是中国化纤史上举办的第一届“科技大会”。

    “中国化纤科技大会”的举办时逢中央“科技三会”召开不久。今年的“科技三会”是继1978年以来最隆重的一次科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再三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总书记说:“科技创新是当下破局的突破口,五大发展理念也要以科技创新为底色。”对于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中国化纤工业来说,科技创新无疑也是 “当下破局的突破口。”作为行业专业会议,化纤科技大会的设立将“科技创新”对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记者点评:“科技创新”乃产业升级之根本

    作为纺织工业的源头,纤维产业的品质提升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化纤行业又是技术创新难度相当高的行业,并且随着发达国家在常规品种领域的逐步退出,高性能纤维领域的加码封锁,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化纤行业来说越发重要。记者获悉从“十三五”开始“化纤科技大会”将会每年定期举办,为行业科技创新搭建传播、交流平台,持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5-【产学研用】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开发及应用”项目

    9月6日,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开发及应用”启动会在福建福州召开。该项目是继“超仿棉项目”之后的又一项纺织行业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项目组囊括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际华3543等18家院校类、企业类单位,是未来纺织行业“产学研用”合作的一项重点样板工程。

    记者点评:“硬骨头”还需联盟啃

    在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的今天,原液着色纤维的市场表现逐步升温,几乎快要成为“常规品种”。但是,尽管需求增加,原液着色产品的市场定价却不高,其中的原因既有市场观念的偏颇也有产业自身的硬伤,“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开发及应用”项目的攻关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液着色纤维产业遇到的尴尬处境,对于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展会】一年两季“纱线展”连创新高

    2016年3月16日,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

    2016年10月11日,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纺织上游专业展览会,一年两季的纱线展在2016年度的两次大规模联展上表现抢眼。3月春夏展览会参展面积创新高,同期增长30%;10月秋冬展览会有30%的报名企业没有得到展位,观众流量同期增长60%。纱线展已经成为中国纺织上游产业的优质商贸展示平台。

    记者点评:酒香还怕巷子深

    纱线、纤维作为纺织上游又是中间产品,一直以来对于品牌建设的工作并不十分重视。但是随着新常态的来临,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随着产品开发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而展览就成了企业品牌形象集中对外的重要阵地。


    7-【纲领文件】《化纤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发布

    2016年12月10日,《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该文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两部委联合发布,凸显化纤工业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件指出:“十三五”期间,化纤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增长,化纤差别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目前1%提高到1.2%,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5%。

    记者点评:下一个五年 不见不散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作为一家5A级社团组织,在把脉行业发展方面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纺联等相关工作安排,协会承担了《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在研究和编制过程中,化纤协会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很好地完成了编写工作,为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权威的方向。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