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在南通已有上百年历史,几代南通人在这条庞大的纺织产业链的主干和支流上生活,产业的波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江苏是全国中小企业最多的省份之一,1997年前后,江苏省的中小企业呈现出爆发式的成长。江苏的中小企业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特别是在苏南地区,外资配合度、技术含量和组织水平等均领先于其他地区。但是近几年,价格大战、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问题困扰着南通的纺织企业,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折射的是南通纺织企业创新的不足。
其实,南通纺织业的隐患几年前就已经显现。这些年,家纺市场的巨大需求带动了坯布织造业的急剧膨胀,使一些缺乏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小企业、小作坊获得了短暂繁荣。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用工成本上升、赊账经营引发的债务纠纷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作用下,这些隐患最终暴露出来。
死的都是跟风的
从南通市如东县城沿老334省道到双甸镇30余公里路段,沿线十之八九是纺织厂、浆纱厂。该县坯布生产总量曾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70%,占全球市场份额一半。
而今,这条“纺织大道”上的不少企业,却如同霜打过后的树叶,少了生机和活力,公路也变得冷清许多。
双甸镇曾被誉为“江苏省坯布之乡”。镇纺织商会会长丛远峰介绍,本世纪初,如东上下大办纺织,少则两三台织机,多则上百台,双甸镇及周边岔河、新店大大小小的织机户发展到千余家。然而,好年景仅维持了七八年。从去年10月份起,纺织市场急转而下,坯布价格大跌,产品滞销,随之而来的是关门歇业、转产之声不绝于耳。
据如东县国税局统计,占据全县纺织工业“半壁江山”的双甸、岔河、新店三镇,已经有100多家纺织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关门歇业,剩下的绝大多数也处于“半死半活”状态——只上夜班,不上白班,80%的企业产品积压严重,全行业资金回笼率不足30%。
“纺织业不景气跟国际国内大环境有关,而一哄而上、无序发展是祸根。”丛远峰说,目前双甸镇喷气织布机有1万多台,能维持正常开机的却不超过3-5家,全县纺织业过剩产能起码有40%。
曾以“纺织专业村”名噪一方的双甸镇丛家坝村村支书葛自乾坦言,坯布织造是个粗放型的行业,什么人都能干。况且,个体经营户销售不开票,意味着不交税、成本低,这是人们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现在,坯布销售困难,一半左右都停下来了。
在南通万顺纺织品有限公司当家人樊志勇看来,单纯的增加设备,不从产品档次、质量上拉开差距,是目前坯布织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死的都是跟风的”。
丛远峰认为,如东纺织业起步使用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外地纺织企业改制后留下的。全镇至少还将有五分之一的企业要退出市场。如果不洗牌,将来麻烦很大。这两年,双甸、岔河两地已发生4起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老板跑路”事件。
但洗牌未必是坏事。双甸镇镇政府通过税费减免和优先供地等方式,鼓励和扶持那些用工规范、经营规范、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引导和规范纺织业健康发展。
走出同质化陷阱
在亚洲最大纺织品市场——中国南通家纺城,有时竟很难看到一个顾客。随着棉纱的涨价,南通当地的浆纺企业成立了行业协会,集体提价25%以求减少成本压力,但此举迅速导致当地10%的织布厂倒闭破产。一条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在南通及周边市县运转艰难,这个“纺织之乡”陷入亏损边缘的尴尬境地。十几年间,南通纺织品市场毛利率从最高的70%~80%下降到目前的大约3%。
“布价提不上多少,成本却高得吓人,电价也上涨,进一吨纱就亏一笔钱,当然会关门了。”当地一家织布厂的老板表示。仍在维持生产的织布厂,资金链也非常紧张。以往客户买布赊账已经成为了惯例,而在今年,所有织布厂要求客户款到才能生产。
十几年前,叠石桥还只是一个村,位于南通、通州、海门的“三不管”地带。早年由于政策宽松,又没有过多的税收,叠石桥从一条纺织品批发老街,逐渐发展成为今天亚洲最大的纺织品市场——中国南通家纺城。近几年,家纺城的出口有所萎缩,虽然每年仍不断有大批进入者,但“一年不如一年”的悲观论调已开始蔓延。
家纺城从金一路到金七路,绵延7个街区,分为面料区和成品区两大区域,粗略地估计,商户总数有数千家。家纺城的商户主要做贸易,有的商户老板拥有自己的生产厂,更多的商户只有一个店一个仓库,采取接订单、买布、加工、交货的模式。
家纺城一位老板表示,现在投资四五百万元,只能赚十来万元,家纺城已经有不少商家关门。银行贷款难的时候,都要求现金交易,企业负债也会少一些。现在贷款有所松动,有的小企业选择贷款50万~100万元,更多的企业则担心风险,已做好把仓库卖空走人的思想准备。
金太阳是这一带唯一独立在家纺城外面的企业,有车间、办公楼还有店面。金太阳拥有水星家纺、罗莱家纺这样的大客户,做的是高档面料,政府也将它作为龙头企业来扶持,已进入良性循环,一年销售十几亿元。金太阳能发展起来,关键是抓住了机遇。虽然都是从家庭作坊起步,但多年前,金太阳依靠一个特别受欢迎的花型,一下子赚到了五六百万元,这笔巨款迅速帮助它成长起来。
据一家做床单、被套和毛巾等床上用品的企业负责人介绍,最近开发出30%棉、70%竹纤维的新产品。“我们也派人去市场上看新材料,看新花型,中小企业没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只能在这些小的方面动脑筋。如果正好市场需要,就能赚到钱。”但他也担心自己开发的新产品不被市场接受。“如果产品出来了,市场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就可能损失很大。”
上述负责人表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拼的是眼光。家纺城虽然大,但产品品种非常少,家家户户都在那几家酒店用品上做生意,短兵相接。企业应在设计花型上下功夫,花大价钱找好的设计公司。
要么转型 要么破产
几年前,在南通唯一经营纺织品批发的老街上,第一代创业者享受着70%~80%的丰厚利润。时至今日,市场已极为拥挤,产业门槛变化却不大,几个朋友合伙凑几十万元,买几台机器,租一间厂房就可开工。此外,企业之间互相压价,也伤害了南通纺织业的筋骨。
南通纺织企业需要解决自身的问题,那就是纺织企业分散作战、专业化分工不够。从原料棉纱开始,到卖给批发商,所有的环节几乎都由一家企业完成。这种小而全的企业,很难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要么转型,要么破产!”在江苏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兵看来,紫罗兰家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自主创新”,果断进行转型创新,“我们争取率先成为从传统密集型家纺企业向科技型家纺企业转变的先行企业”。
或许,倒掉的中小企业正好给南通纺织业补上关于创新的关键一课,也给纺织企业一个重新洗牌、重新思考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