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信息 |
|
为美丽中国织就“美丽衣裳”,“刚柔并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7-12-26 评论(0) | | “如果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阐述,是对于产业经济发展的“刚性竞争力”的重要阐述,那么‘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则是对中国社会各经济领域发展‘柔性竞争力’的一种精准表达,两种力量之间是‘刚柔并济’的一种结合。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为‘美丽中国’织就一件‘美丽衣裳’,‘美丽’的前提是‘健康’,应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提升纺织行业环保意识,提高纺织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纺织强国建设”时强调,新形势、新矛盾对纺织发展提出新要求,纺织行业今后要坚持绿色环保,绿水青山,塑造以可持续为标准的生态新格局,建设“科技、时尚、绿色”新纺织。
 走可持续道路 以责任导向推进绿色产业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行业生产力布局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程度低,区域发展与资源约束、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纺织产业作为与民生、环境、消费紧密相连,改善纺织产业与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课题。在新的历史阶段,纺织行业面对新形势、新矛盾,需要着力解决好产业与科技的共生关系、产业与生态的依存关系、产业与消费的鱼水关系,特别是推进以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绿色、责任协同发展是实现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纺织行业的绿色转型即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制造的关键在于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即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健全绿色标准,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强化绿色监管和示范引导,推动全面实现全产业链制造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可循环化,同时依托信息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扩展责任履行领域,创新治理模式和推广机制,从内到外,由点及面,逐步实现全产业链责任发展,着力塑造产业责任竞争力。 对此,孙瑞哲强调:“我们要不断丰富行业社会责任的工具和方法,不断发掘社会责任的内涵,深化人本责任,深化环境责任,深化市场责任,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和信任机制,不断拓宽社会责任的影响范围,促进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融入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推广过程中,融入到价值链和产业链各环节中。” 事实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长达十年的全行业社会责任推广与实践,已经建立了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安全等四个社会责任维度,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已经获得全球共识的基础上,正在为全球纺织负责任的供应链建设探索中国纺织行业的实现路径。
 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当前,随着我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不二共识。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普遍应用,引导突破一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循环利用纺织纤维量占全部纤维加工量比重继续增加,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不仅是我国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支撑。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四部门发布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明确提出“推进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建立废旧纺织品分级利用机制;建设城市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理基地”的重点工作;工信部等三部门也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规范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分级利用机制。 “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我国作为纺织品使用大国,每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数量超过2000 万吨。由于废旧纺织品的再生利用难度大、效率低,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第五届国际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论坛上指出,大力开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有利于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仅可以缓解纺织行业资源短缺的现状,还可以成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确保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表示,要在新时代对废旧纺织品领域的重点工作进行重新认识,要明确废旧纺织品的资源性属性,鼓励任何有需求、有产品、有市场的综合利用行为,建立合理布局和精细分类的分拣中心,最终形成完整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产业链。 纺织生态文明 从节能减排开始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服装、家用纺织品质量和附加值的关键行业,是纺织工业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作为纺织行业节能环保的主战场,印染行业废水排放量占全行业的70%,可以说是影响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印染行业绿色发展的快慢缓急,是整个纺织行业节能减排指标能否完成的关键。 近年来,印染协会对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除了召开环保年会,在节能环保方面还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推进印染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推进白名单管理体系,参与行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以及标准、法规的研究和制定,评优表彰、树立标杆典型,建立产业联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等。特别是在行业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新的关键技术,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自2006 年起每年召开印染环保年会,推出了十批共计272 项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对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中纺联环资委在推动行业节能减排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善水行动,中国纺织生态文明万里行等系列活动,树立了一大批纺织行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完成了数十家企业节能“义诊”,制定了多项节能减排相关标准,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节能减排开展。 而作为节能减排开展的主体,企业的技术进步、设备更新以及管理提升也必不可少。如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用”深入合作,历经8 年成功研制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首次实现了筒子纱染色从原纱到成品的全过程数字化自动生产;日前恒天立信和山东烟台业林纺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共建印染全流程绿色数字化工厂,届时将建成国内第一家智能制造和无人化操作的绿色生产线……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对此,孙瑞哲强调:“今后,要引导行业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认识,以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循环应用为抓手,生产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倡导纺织品服装的绿色消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行业发展融入美丽中国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纺织行业早已绘就绿色华章,开启新征程。
| |
|
 |
所有评论 |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