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信息 |
|
【2017创新人物参评人风采26】郑文政:专精针织机械,从制造到创造 |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8-01-15 评论(0) | | 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及研发中心主任 郑文政 基本信息 ※性别:男 ※出生年份:1969 ※政治面貌:群众 ※文化程度:大专 ※个人荣誉:2013年被桐庐县人民政府授予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专项津贴证书;2015年被授予桐庐县第二届十佳科技创新人才;2017年被桐庐县人民政府授予“首届桐庐工匠”荣誉称号;历年来共授权了10项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著。
 成长履历 郑文政,1969年10月02日,从事针织机械制造工作已33年。自1984年10月至1989年10止,招工到工贸合营桐庐针织总厂机修车间,从事针织横机挡车和机修工作。在此工作期间对针织横机结构的到了解、学会针织横机操作、掌握对针织横机的维修。 1990年2月,从针织总厂离职,开始自主创业,开了一家以针织机械维修为主兼零售针织机械配件的营业部,在修理针织机械的过程中,了解到客户对针织机械性能上要求及不足,对市场针织机械性能改进的需求,在2002年6月筹建了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至今,专业研发、生产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高速倒纱机、电脑针织手套机、电脑针织手套机接指机。 突出创新点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制造加工业的利润空间变得微乎其微,更为关键的是,加工企业受制于人,鲜有自主权。因此,从“制造”转型为“创造”成了众多企业的努力方向。在郑文政带领下,永盛在“中国创造”这条路上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逐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针织产品流行已粗矿型为主,尤其是2017年流行手臂粗,0.1支粗纱线编织的家纺产品;原来针织产品里的粗的织物都是手工的,而随着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从原来的每小时10元涨到15元,针织厂利润越来越薄了。人工生产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耗时长,织物针脚编织不均匀,整体效果很差,而成本很高。 “要适应市场的要求,势必要在科研上下功夫。”郑文政很清楚,研发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做到“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才能取得长足发展。正是重视科技力量,郑文政带领公司技术人员专门成立了一支针对编织特粗纱线的电脑横机的研发小组。 郑文政带领研发小组克服重重困难,在针板、三角角度、针的齿口、织针的脱圈角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克服了产品漏针、破洞、多股线不能做的不足。通过分析横机的工作状况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动静态的力学分析,对床身、排针板等零件的材料、工艺结构和热处理方案做了相应改进,提高了整机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为此他带领公司研发人员着手研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自主研发成功了“1.5针、0.8针、0.5针、0.4针”棒针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在郑文政的带领下,永盛公司不断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科技发展的理念,专注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的自主研发,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不断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引领市场,树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在国内外众多针织机械制造业中脱颖而出,使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型向更粗更大发展。 “1.5G、0.8G、0.4G、0.2G”棒针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已经小量进入试生产阶段,小批量投入市场,获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以上创新项目均已在申报专利中。 | |
|
 |
所有评论 |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