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百问纺机-万锭用工与机器人
    作者:易芳 时间:2014-06-17 评论(0)

    万锭用工究竟能到几人?

        在棉纺领域,万锭用工数一直以来都标志着纺机行业发展的一个个阶段和里程,这个数字具有标记纺机水平发展和跨越的重要意义。从万锭用工数百人,到万锭用工百人以内,再到万锭用工20人以内的无锡一棉神话,企业管理及用工发展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我国纺机发展为推进纺织行业进步带来的划时代变迁。随着我国纺机智能自动化的继续发展,万锭用工究竟能到几人,值得整个纺织行业拭目以待。

    何为智能化装备?

    纺机智能化,即智能制造装备的具体定义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纺机“机器人”什么样?

    自动化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机器人,自动化其中有些都需要自动化来实现。不要把机器人单纯理解成一个人,有腿有脚,那是比较狭义的机器人。实际上机器人是指模仿人的动作,代替人的功能,比如纺纱自动集体落纱的小车,自动进行抓管放管,这就是机器人功能。今后,自动络筒机可能会发展成为有好几只机械手,自主完成络筒工作。

    纺机自动化及智能化具体指什么?

    人工智能有比较严格的定义,首先有感知,然后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最后做出决策。能完成这几步程序,才是人工智能。所谓人工智能,是机器一定要能代替人的思考。感知之后,要能够进行分析决策,代替人的思考过程。以细纱无人铛车为例,夜班时间是用电峰谷价格便宜,需要开车又想做到无人值守,无人值守则需要断纱少,断纱少则需要适当地降低锭速。这些本来需要平时经验的积累由人工进行判断,现在,将这种人工分析判断植入人工智能,做到自主判断,便可以替代人力,实现无人值守,有效降低各类成本。

    自动数控化有哪些形式的实际应用?

    据了解,目前国内进口的两条自动化纺纱生产线,企业万锭用工在16人左右。山东岱银公司引进的一条全进口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已经到了忽略不计人工的程度。国产棉纺成套设备也已经完成了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经纬纺机在湖南云锦集团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开通,其他棉纺企业也在陆续加快推进。

    纺机装备目前正处在从“电气时代”向“数控一代”过渡时期,这既是纺机行业技术革命的成果,更是纺织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智能自动化纺机推广发展到怎样的阶段?

    2013年,一些自动化、智能化纺织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推广期。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身优势,率先进行智能棉纺设备的研究和推广棉纺工序连续化系统。去年11月,青岛东昌纺机制造有限公司、德州恒丰集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联合成立了“智能化机器人”研发项目,该项目主要解决梳棉、并条、粗纱工序之间联合的问题。在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技术不断实现的情况下,这项技术将推动纺纱工序的进一步联合,为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的实现奠定基础。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