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开展,印染企业可谓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用以转型升级,但“薄利”的局面依旧没得到有效改变。而持续疯涨的染料,无疑把这个行业逼近了“深渊”。其实,上游涨价并不可怕。如果下游能轻松分解,顺利传导,带动整个产业链价格的提升,实现利润的重新再分配,这是最圆满不过的结局。然而,事实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上帝”在哭泣
都说“顾客是上帝,”然而,因为染料价格的暴涨,印染企业这位上帝却在“哭泣”。
绍兴,是我国最大的印染集群之一,目前柯桥区聚集印染企业200余家,印染加工能力占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占全国规模以上印染总量的近30%,印染行业年消耗染化料达100亿元。位于漓渚镇的一家染织有限公司,是柯桥区印染企业中精细化工管理的佼佼者。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公司每年染料成本采购达4500万元,占生产总成本17.5%。面对染料上涨,目前成本已上升到7000万元,占生产总成本20%以上。
“彩蓝从去年4、5月每吨4.8万元,现在涨到10万元以上,翻跟头式涨;分散黑染料去年12月每吨9000元,现在涨到1.5万元,短短2个月涨了66%。”该负责人说,染费从去年年底到现在都未变化,染料这样涨,企业真吃不消。
目前,分散染料平均价格约为4.5万元/吨左右,活性染料价格在4.5万~6万元/吨之间,与今年年初的价格相比,涨幅分别为36%和29%~71%。
“正常情况下,染料成本基本控制在印染成本的20%左右,印染企业还有利润空间。”业内人士说,染料纷纷涨价,使得染料成本从总生产成本份额的两成提高到三成,而染料价格暴涨并没有让印染企业的加工费“水涨船高”,当前滨海、安昌等众多印染企业苦于染料暴涨,接单的积极性并不高。
“涨的太厉害了。”浙江庆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常务副经理王慧儿一接到记者的电话就直呼,染料价格大涨对印染企业影响很大。“如今,染料价格暴涨‘吞噬’了印染企业的正常利润。”
“增加的成本原本都是企业的利润,现在马上进入淡季,这个时候染料价格居然还在涨。这到了下半年旺季的时候肯定还要涨。对于是否能转嫁成本、提高印染费,王慧儿表示:“旺季的时候,还有一定的议价空间,但是马上进入淡季,客户能够不压价就不错了。”
虽然印染企业对染料持续涨价很有怨言,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表示,最终会接受这个现实,只是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能让企业活下去,印染企业苦苦思索的未来的营生。
中间体H酸的疯狂
如果说这分散和活性染料价格是疯狂的话,那么染料中的H酸价格用不可思议来形容。2013年年初的H酸报价在2.4万元/吨,而今年3月H酸的价格已经上涨了380%。
湖北楚源官网信息显示,公司年产H酸4万吨,对位酯4万吨,均居全球第一。H酸和对位酯都是生产活性染料的主要中间体,两者合计占活性染料生产成本的50%~60%。另外,江苏吉华和江苏明盛是除湖北楚源外的两大国内H酸生产企业,这三家企业的联合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80%以上。
目前,迫于环保的压力,湖北楚源虽然没有完全停产,但生产却受到了影响,H酸产量在1000吨/月左右,基本就是其正常月均产能的三分之一左右。除了闰土股份控股子公司江苏明盛月进行为期6~8个月的技改项目不得不停产外,其他厂家同样面临着环保压力。而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曝光的内蒙古通辽奈曼旗化工园区污水处理中心非法外排污水事件,又波及到了浙江龙盛,龙盛的H酸工厂就位于该化工园区内。无疑,供需平衡再次被打破。
5月20日,从湖北楚源以及浙江吉华销售人员处获悉,H酸报价又跳涨约1.5万元/吨(或10%)至16.5万元/吨。虽然同样惊叹16.5万元/吨(成本仅约2~3万元/吨)这样的高价很“不可思议”,但业内人士大多认为,“H酸价格还会上涨”。
而从国际方面看,现在印度的环保也开始动真格的了,关停了一批H酸生产线,本来印度的H酸就供应不足,需要从中国进口,这样一来进口需求变大,涨价已成定局。
“行业垄断”不能说的秘密
目前,分散染料产量有90%左右集中在浙江地区,活性染料产能主要集中在湖北华丽、浙江龙盛、泰兴锦云(传化股份子公司)、闰土股份,占总产能的85%。这导致染料行业现在已经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浙江龙盛和闰土股份分别占据分散染料市场35%和30%的份额,位居行业的状元和榜眼。2011年和2012年染料价格不断下跌,是因为他们之间采取压价策略,相互竞争,导致分散染料以及活性染料价格大幅下跌。其中分散染料跌至了每吨1.6万元左右,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
2013年年初,行业寡头企业从竞争走向合作博弈。浙江龙盛和闰土股份诉讼和解标志着染料行业竞争格局由竞争走向了寡头垄断,龙头企业不断以“专利”为利剑限制小型染料企业并扩大自身赢利能力,而且环保和专利对行业供给的约束明显超预期,通过“专利大剑”实现了对行业主要分散染料厂家的有效整合和对潜在进入者的威慑。并且染料行业污染较重,由于目前国内频繁出现环保污染事件,使得很多小厂在政策、环保等因素的制约下被迫关,这些都进一步限制了行业供给。
一时间,“行业垄断”成为染料涨价不能说的秘密。
“价格上涨不是我们公司所控制的,这是一种市场规律。”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染料事业部应用部副部长赵浩表示,涨价谁都想涨,但是光靠龙盛一家企业是涨不起来的,就算是一两家联合起来也控制不了市场。“现在制造染料原材料上涨的很厉害,再加上环保要求严格,我们在这些方面投入的很大的费用,我们现在在化工行业是第一个实现零排放的企业。”
闰土·浙江瑞化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旗也把染料涨价归于环保成本和研发投入。 “我认为现在利润是到了重新分配的时候了。一直以来,染料企业的利润并不高,而现在用工压力和环保压力都集中到染料企业身上,因此企业要花大力气去改善环境,价格上涨也是自然的。”
“实际上,我们是被牵着鼻子走,因为中间体不在我们这。”占到市场活性染料份额15%的企业,泰兴市锦鸡染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红英认为,尽管活性染料价格涨的不少,但是染料的涨幅远远低于中间体。
不管是否存在“垄断行为”,一些印染企业早已开始“反垄断”行动。去年,绍兴印染工业协会组织绍兴200多家印染企业联盟向浙江省价格监督检查分局递交了一份《关于要求反垄断的报告》,此次“反垄断”投诉直指两大染料巨头龙盛和闰土。
绕不过的环保“坎”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染料工业暨有机颜料、纺织化学品展览会上,面对染料涨价,呼声最高的就是日趋严厉的环保检查和打击力度,导致大量缺乏环保投入的中、小型竞争者纷纷关停产能。
目前,大部分的染料生产企业坐落在化工园区,实施企业与园区两级“三废”治理和监管。一些园区真正能实现废水零排放,中水全部回用,但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一些企业因难以承受,只能出局。产量居第二位的活性染料生产工艺主要有原浆干燥工艺和盐析工艺,后者废水中盐含量高,难以处理,但目前仍有少数企业在使用,未来可能会在环保浪潮中遭淘汰。
目前,我国规模生产的染料约1200多种,因染料行业产生的废水占国内废水总量的2%左右。因此环境保护部修订了《染料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各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染料企业废水处理的核查力度。据了解,1个年产1.5万吨活性染料的公司,每年需要处理废水9万吨,废水处理设备需要投资约720万元,总投资接近1000万元,废水处理系统每年的运营成本约200万元。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投资废水处理设备将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也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国内染料生产厂家多达约500家的企业中,约300多家染料生产企业可以正常生产,其中规模较大的前50家企业的产值和产量超过我国染料总产值和总产量的80%。未来,谁环保谁收益,势必成为优胜劣汰的“利剑”。而浙江龙盛起步早、投入大,已成为业内环保配套最为完善的公司之一,受益已是必然。
下游的无奈
除了加强管理和降低成本外,进口国外的染料似乎成为印染企业的“救命稻草”。
4月17号一大早,柯桥区印染协会会长、永通集团总经理李传海从市区赶赴柯桥,与盛鑫印染、永利印染等柯桥区80多家印染企业、100多位老总及厂长会合,前往上海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染料工业暨有机颜料、纺织化学品展览会。“这是我们为破染料暴涨之困,首次向国际寻求新供应商。”李传海道出了此行目的。
近年来,染料价格暴涨成了柯桥区印染企业的“心病”,尤其是今年以来,龙盛、闰土等国内染料龙头企业频频上调价格,而下游印染企业的加工费却难以涨价,高价染料造成的成本严重制约印染企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寻求被少数染料供应商钳制的困局,想办法争取价格话语权。”柯桥区印染协会秘书长陈泉生说,借上海国际染料展之际,协会首次集中企业采购需求之力,前往上海抱团采购,寻求新的染料供应商。这不仅是此次采购团老总们的目标,同时也是协会200多名会员企业的期盼。而短短两个多小时,采购团与10多家国内外规模染料供应商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国外的染料价格比国内的便宜很多。”李传海说:“我们在成本控制上会加强管理,同时也在多个渠道寻求进口染料产品。”
而在江苏吴江地区,印染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印染费之前虽然有所上调,但涨幅根本比不上染料价格上涨的幅度。现在行情不好,有的染厂甚至想下调染费了。”吴江染厂有关人士表示。
谈到目前染厂染料库存水平时,他介绍,受制于资金能力以及仓库容量,染厂也不太容易囤积太多染料,此外,染料保质期还不能超过1年,该厂的染料库存水平在2个月左右。其所在的染厂规模较大,因此染料库存水平较高,一些贵的、常用的染料品种都有半年库存。“但小厂的库存水平较低,都是用一点买一点。”
无奈之下,企业要么向高价染料妥协,要么另辟蹊径。
涨与不涨的尴尬
染料成本的上升,染厂是否可以把成本转嫁到下游?这个答案困惑着很多人。
不少纯加工印染企业均表示,目前环保要求提高、用工成本提高,染料价格更是涨得一塌糊涂,在加工费用不涨价的前提下,多种因素夹击,企业的生存压力备受考验。
让印染企业难受的是,高成本并未顺着产业链转移至下游。多家接受采访的印染企业均表示,虽然染料价格暴涨,但产品的价格却提不上去,只有个别小客户可以有一点点的涨幅,大客户的订单根本就涨不了价,整体而言布料产品涨幅几乎为零。
每年3~6月是印染行业的传统旺季,因此目前各地印染厂经营情况均不错,普遍都很忙,更“不愁单子”。于是,借着这样的市场行情,他们也顺势提高了印染加工费,缓解由于染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为此,绍兴和萧山两地印染协会在3月底进行了二次染费的调价,幅度在15~20%左右。而国内产能最大的盛虹印染也于4月1日起上调了染费。
对此,绍兴一家大型印染企业透露,目前印染厂业务普遍繁忙,对染料涨价亦有心理准备,“因此染料在这个时候涨价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问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印染厂忙也是正常的,这差不多就是一年中行情最好的时候。到了7、8、9月,行情就会淡下来,印染厂在那三个月基本也是不赚钱的。之后到11月则可以称为‘次旺季’时期,那个时候的行情才是最关键的,如果印染厂在此期间接单情况好,那么整年的情况就是好的。”他表示,上游染料价格上涨只是近期染厂上调染费的原因之一,染费上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染厂自身环保成本的增加,“现在地方政府严格控制染厂排污”。
盛虹印染也指出,虽然染厂染费上调了,但上调幅度仍低于染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并且因上调产生的利润也完全被染料厂收入囊中。
“只要染厂在提价,染料就还有提价空间。”一位业内分析师如此表示。
而染料的涨价,也牵动着服装企业的敏感神经。外贸形势不乐观,劳动力成本频频上升,如今染费又上涨⋯⋯这让不少服装企业业主倍感压力。
而利润只有3%的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大多以价格优势赢得订单,所以他们现在很纠结产品一旦涨价就会失去更多的老客户。“染费涨价对我们服装企业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面料占了服装成本的大半,它的价格波动将直接辐射到服装企业。目前,服装企业的转化能力、抗风险能力很是脆弱。”
染料上涨还有空间
对于染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下游企业已经很难承受,但是一个现实情况是,染料价格还在持续攀高。部分企业和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染料价格仍还具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由于环保影响逐步深化,各环节正常生产企业数量快速减少,供应不足,今年一季度产业链处于明显的去库存状态,库存均已降至低位。以活性染料环节为例,此前主要生产商有20~30 家,目前能保证开工企业5~6 家。主流染料企业库存状况紧张,活性染料几乎零库存,分散染料只有部分大品种有半个月左右库存,远低于正常1~2 个月水平。由于供应商数量锐减,虽主流企业发货量新高(带来自身库存减少),经销商仍很难建立正常1~2个月的库存,下游印染企业情况类似。
由于环保导致多个环节供应商减少,整体库存低位并将继续降低,预计5~6月,染料将迎来本轮景气周期首次严格意义上的供需缺口。
“价格肯定还会上涨。”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利明认为,随着环保压力的严格,以及原材料的进一步上涨,染料价格上涨仍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而闰土和龙盛也印证了田利明的说法。“我预计在今年10月份之前,价格肯定还继续上涨,这是一种趋势。”赵浩说。
杨国旗也表示,未来几年染料行业景气度将持续向好,染料涨价趋势仍在,价格很难反转回落,即使回落也不会一落到底。
但染料价格的暴涨,引发了下游企业一系列的恐慌,为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积极呼吁,希望各个染料企业能够稳定染料价格,保证对印染企业的正常供应和生产。
对于集中度较高的染料行业(前3家占据约75%的市场份额)来说,产品涨价其实不难,但下游是否能支撑住,染料肆意涨价是否会彻底破坏上下游关系,全行业未来能否走进利润重新再分配时代,这是当前全行业最迫切关注度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