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独家专访】日发纺机:整合优势资源 复工战“疫”在行动
    作者:盖佳 梁莉萍 时间:2020-03-22 评论(0)

            通过多年的布局,如今的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发纺机已形成了“南纺北织”、“一个管理本部+三大产业基地”的产业格局,更铸就了“数字化纺机智造专家”的金字招牌。
    身为日发纺机的掌舵者,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旭平很是低调,在媒体报道中难觅其只言片语。然而在市场的竞争中,何旭平却带领着一支铁军,在不到10年间,从一家只有单一剑杆产品的企业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无梭织机研发和制造基地。
            正当日发纺机不断架构、完善其“纺纱、加捻、织造以及针织四大系统”的版图之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汹涌袭来,让所有中国纺织企业在肩当大义奋起抗“疫”的同时,也承受了空前的运行压力。
    随着“复工潮”的到来,日发纺机的运转情况如何?何旭平又将带领着这支队伍如何又投入这场时间争夺战、经济保卫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与其展开了一场思想对话。

    被疫情拖慢脚步
    时间争夺战一触即发
           《中国纺织》:疫情发生以来,日发纺机在第一时间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何旭平:
    在收到疫情消息后,我们启动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成立应急领导工作小组。严格贯彻浙江省各级政府的文件要求,制定并开展疫情管控应急预案,确保疫情期间各项防疫工作有序开展。根据省、市、县各级政府要求,推迟开工日期至2月10日。
             此外,通过摸排并建立完善的员工信息台账,向员工宣传防控常识,在手机移动端增加员工个人情况自查和身体状况监测。目前,日发纺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恢复中。实现了行政、管理、制造、销售与服务(线上和电话)基本复工,目前返岗率已达97%。复工后,通过加强办公场所、外来人员、员工外出、会议、就餐等的管理,对公共办公区域进行专业消毒,防护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一应俱全,确保复工后的防疫要求和安全。

     
           《中国纺织》:时至今日,如何评估企业因疫情所遭受的损失?
            何旭平:
    不可否认,此次疫情暴发对公司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受货物运输管控影响,以及配套供应商不能正常生产等因素叠加,导致国内外订单都不能及时履行和完成。
            尽管公司内部生产一线员工基本能到岗,可因为现有库存和后续供货存在短缺,普遍会有2--3周的停工待料期,生产仍处于开工率不足的状态。受此影响,这段时间各项经济指标同比都明显下降。

     
            《中国纺织》:当下因疫情影响公司经营生产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面对影响公司进行了哪些策略调整?
             何旭平:
    供应商未能及时复工,导致外购、外协件无法按时到货;物流运输未能恢复正常,导致设备运输车辆停运;大部分客户未能复工,导致订单交付要求延期;地区间的人流限制,导致公司销售和安装人员无法正常出行;国际贸易方面如签证停止、航班停飞、货物隔离等各国政策,导致国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等。
            面对疫情影响,日发纺机进行了积极应对。供方开工时间目前部分尚不确定,对供方进行资源协助、支持其复工。积极联系物流运输,确保及时发机。对于延误发机的订单,致函客户说明情况,和客户及时保持沟通联系。因疫情导致无法出差的销售人员和调试人员,公司相关各部门安排产品知识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

    数字化供应链、智能化改造
    抢占下轮反弹窗口
           《中国纺织》:从长期来看,您认为此次疫情发展对行业今年的市场和发展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有何预判?
            何旭平:
    此次新冠疫情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稍有可比性的就是2003年非典疫情,记得当时非典发生的那个季度,GDP的增长速度从上季度的11.1%跌到9.1%,下降超20%。在今年这种疫情情况下,我们纺机行业一定不可能独善其身,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纺织工业短期的影响一定会超过以往。可以预测的是,2020年一季度企业和行业受到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虽然疫情对行业和企业都会有一定影响,但在疫情面前,国家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加强疫情管控的前提条件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恢复经济发展的政策,我们相信,在政策持续到位的情况下,下个季度行业的经济指标将得到有效修复和发展,根据非典疫情时期的经验, 疫情后的经济反弹将会比较强劲。所谓“跌得越深、弹得越高”。虽然此次疫情的短期影响大于非典疫情,而政府抗疫反应快,措施得当强于当年,我们相信此次疫情后的经济反弹将较非典疫情后的反弹更为强劲。

     
          《中国纺织》: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您有怎样的启示?对公司未来定位、战略等方面有着怎样的思考?
           何旭平:
    面对这场疫情,公司战略上从几方面进行了调整。首先是抓住智能化改造契机,提高市场占有率。纺织制造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科技、绿色、服务,公司将以智能化的产业变革为契机,继续深入挖掘纺织装备的智能化应用,促进纺织装备制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言技术的深度融合,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其次是紧抓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而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精心加工出来,只有在生产过程中层层把关,点点控制,所生产的产品才有质量的保证,从而成为客户心目中信得过的产品。
           最后是实施精益化管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主要是开源和节流,开源的重点在产品,而节流方式有很多,提高材料成本增值率和毛利率,降低费用,降低应收款,降低存货。

     
          《中国纺织》:这次疫情大考给中国纺织的供应链协同体系,提出哪些新要求?
           何旭平
    :需要整合资源,基于互联网、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实现供应链数字化,提升公司的信息化运行质量,畅通与上下游供应商、终端客户连接渠道,完善订单海内外生产调配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获得灵活性和可视性,缩短计划周期,提高计划准确性,实现动态寻源和采购流程,以便统筹有序安排生产。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