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黄群慧:胸怀两个大局,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20-12-31 评论(0)

      

    黄群慧:胸怀两个大局,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

      滚滚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置身于时代中的芸芸众生总是很难轻易察觉汹涌波涛之下的潜流。殊不知,变化,根本性的变化正在发生,且已无法阻挡。踏准时代的脉搏绝不可能是靠运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中国纺织》杂志社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策划年度盛会——“融入双循环,洞见新未来”2020中国纺织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已于无锡成功召开,各领域大咖学者的精彩观点与前瞻思考对纺织工业未来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本刊编辑部特将精彩内容整理成文,以馈读者。

      

    黄群慧:胸怀两个大局,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尤其提到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围绕两个大局,在2020中国纺织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黄群慧从战略大局出发,针对新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全面把握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个层面是生产和贸易的实体经济面临重大变局。

      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生产、贸易类企业)面临重大变局。这个变局可以概括为国际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的逆流越来越强,使得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巨大调整。这个趋势肇始于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为突出。从搜索网站谷歌上,人们对“经济安全”这个词的搜索频次变化就可看出,2008年之后搜索达到一个小高峰,2020年则直线上升。从逆全球化角度来说, 全球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在2008较高,说明逆全球化严重,2011年之后继续缓慢上升,说明逆全球化一直在持续。全球价值链贸易占全球贸易比例从2011年之后开始下降,美国关税税率在2018年之后大幅度上升,全球出口占GDP比例则在2009年之后下降,这些都是逆全球化的象征。这些变局给我们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带来了巨大冲击,要求我们重塑供应链和产业链。

      第二个层面是全球金融和宏观治理出现严重困局。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高负债问题渐显,已然成为宏观经济讨论的核心议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大量举债,政府高杠杆率的问题更为严重。现在看来,2020年美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即债务占GDP比例达到120%甚至更高。这是个非常高的数字,到2050年可能都偿还不清。不止是美国,这是全球金融都出现的问题。在我国,我们也始终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第一的位置。此外,宏观经济治理也面临很大挑战。继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伊朗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后,美国又退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因此WTO、IMF和世界银行等组织的治理框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对我们的经济走向国际化影响也非常大。

     

      第三个层面是科技和产业创新呈现出加速“革命”新局。

      2008年之后,新工业革命的进程一直在缓慢推进。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科技和产业创新呈现加速趋势。无论是商务办公领域还是政府和社区治理,是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还是生产制造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行业、企业发展,在制定未来远景规划之时,如果考虑不到这些加速革命的趋势,那么前景就会打一个问号。

     

      第四个层面是国际力量对比步入深刻调整格局。

      这就是一些专家分析的“东升西降”。这些年,中国经济持续处于高速发展态势,经济占比快速提升。根据世界银行报告统计的全球各国GDP占比的数据,2016年,我国的GDP经济占比达14.84%,到2019年,这一数字提升到17%以上,而由于2020年,我国是主要经济体里,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因此我认为这一数字之后会进一步提升,约增长到19%。美国则从2016年的24.32%降到更低。

      此外,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排名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制造业总量相当于排名第二的美国、排名第三的日本之和,2019年,中国制造业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排名第四的德国三国总量之和。

     

      充分认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战略我们归纳为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希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目标又以2035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则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说一直到2050年,我们可能都会处于这样一个阶段。这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我看来,2035年远景目标提的非常具体。比如,我们可以聚焦一个表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实这已经确定了未来十五年内,人均GDP的增速会是多少。我们可以简单测算一下,“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会保持在5.5%左右。如此,到2025年,我国会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绝对值意义)。

     

      深度融入国内市场

      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按照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的发展规律,很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获得贸易利益、规模经济、技术外溢效应实现了经济赶超,但存在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外资依存度过高、经济安全风险大、关键核心技术受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内需亟待开拓等问题,到一定阶段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增长型经济,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挖掘内需潜力,最终才能真正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而中国制造业当前正处于这样的关口,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必须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重视服务型制造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首先在总体战略导向上,要弱化“对标”或“赶超”,强化突出通过统筹部署构筑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为全球制造业发展做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弱化选择性产业政策,突出既有利于促进中国制造业效率和能力提升又具有竞争中性特征的功能性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在总体发展思路上,弱化重点产业和领域选择,突出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通用技术创新能力、工业基础能力的提升。在具体重点任务上,在强调技术创新导向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同时,更加突出管理创新导向的服务型制造和制造业品质革命。

      其中,推进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有利于提高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但是要理解发展服务型制造绝不是将发展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脱实向虚”,服务型制造的核心是通过与服务业融合实现自身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加大技术要素、信息要素、资金要素等生产性服务的促进高端要素密集进入制造生产的过程,而这将有利于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拓展制造过程的价值链环节,如工业设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共享制造等模式都直接有利于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而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定制化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则直接有利于拓展价值链和提高产业链水平。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