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
  •  
    孙瑞哲:新时代• 新趋势• 新设计——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时尚转型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18-07-30 评论(0)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在2018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计峰会的致辞
             深圳大浪时尚小镇环山抱城,风景秀丽,品牌云集、
    星光璀璨。今天,它与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计峰会的结缘,意味着一场关乎“新时代、新趋势、新设计”的思维之旅在这里即将闪耀启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此次设计峰会在大浪的召开,表示最衷心的祝贺与最诚挚的期待!

      一、“鸟临窗语报天晴”,我们正在面向“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间,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母亲行业,纺织工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发展,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做出了多维度、历史性的贡献。而以十九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新篇章,进入了新时代。

      首先,纺织行业一直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支柱产业地位始终没有动摇。1978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473.2亿元(全口径);201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935.65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5.9%,不考虑统计口径等变化带来的影响,约为1978年的140多倍。纺织品服装出口2745.1亿美元,是1978年的127.4倍,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12.13%,全行业净创汇2419亿美元,占全国的57.3%。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迅猛,应用领域不断丰富,行业新增长极的作用日渐凸显。全国百强县域经济中大部分是以纺织为主业发展起来的。

      其次,纺织行业一直致力于服务改善民生,民生产业地位更加突出。1978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仅有2.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2017年行业规上企业服装产量287.81亿件,如果按占全国比重55%估计,相当于为世界人口(按76亿计算)每人提供6.89件衣服。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重要入口。全行业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信息化、服务化、创意化的深度推进,使得产业生态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日渐增强。

      再次,纺织行业一直坚持开放包容发展,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地位日渐巩固。2017年中国纤维加工量为5430万吨(不含玻璃纤维),是1978年276万吨的近20倍,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比重一半以上。面料总体自给率超过95%,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比重从1996年35.7%提高到2017年89.3%。中国纺织工业已成为支撑世界纺织工业体系平稳运行的核心力量和推进全球经济文化合作治理的重要产业平台。

      二、“扁舟共济与君同”,我们正在拥抱“新趋势”。

      在新的时代面前,身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纺织工业迫切需要回答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个已经达成的共识是:以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以服装、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贯穿全产业链的绿色制造产业,正成为新的社会认知,“科技、时尚、绿色”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新标签。

      ——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科技创新是引领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必由之路;把握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纺织科技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为纺织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为抓手,联动相关产业发展,满足社会新需求。

      ——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时尚应该成为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个性标注,是引领消费趋势、提升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手段;必须发挥文化创意、时尚要素的引领性作用,促进纺织工业由单一制造型经济向制造型经济、服务型经济等经济形态多元共生转型;同时要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以“大师、大事、大牌”为抓手,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为重点,加快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绿色、责任协同发展是实现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纺织行业的绿色转型即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制造的关键在于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即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健全绿色标准,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强化绿色监管和示范引导,推动全面实现全产业链制造高效化、清洁化、低碳化、可循环化,同时依托信息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扩展责任履行领域,创新治理模式和推广机制,从内到外,由点及面,逐步实现全产业链责任发展,着力塑造产业责任竞争力。

      三、“乱云飞渡仍从容”,我们正在缔造“新设计”。

      在面向“新时代”拥抱“新趋势”的过程中,规模增长的发展方式,正在让位于价值驱动的发展方式。设计赋能,将成为价值驱动的一个核心环节。

      “设计”,是人类对有目的的创造和创新活动的预先设想、计划和策划,是将信息、知识、技术和创意转化为产品、工艺装备、经营服务的先导和准备,决定着制造和服务的品质和价值。“设计竞争力”,将成为融合技术创新、时尚创意和生态发展于一体的新的生产力,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和商业增长。

      首先,设计是当下的,也是未来的。

      设计聚焦当下。不管设计如何呈现纷繁复杂的进化趋势,设计,依然具有其内在稳定的功能性与工具性,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用主义精神。因此,设计要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重交叉的研究视角,从根源上注重对当下流行趋势与生活方式的研究、分析与实际运用,聚焦当下,服务当下,引领当下。

      设计剑指未来。设计的可持续竞争力即面向未来的长期竞争力,也是推动支撑产业永续发展并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及有机构成。可持续竞争力的设计,具有适度前瞻的强生命力、自我迭代的新格局,以及富有张力的应用弹性——技术为核、创意驱动、以人为本、功能复合、开放多元。

      其次,设计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

      设计是技术的实力。不管是设计所定位的出发点,还是设计所研磨的过程,以及设计所抵达的最后结果,都贯穿、考验、表征着技术实力的系统支撑。未来的设计一定是以高性能纤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为抓手,落地服装、家纺以及产业用等相关产业发展,能满足、再造社会新需求,智慧的设计、开放的设计与人性化的设计。

      设计是艺术的品位。在纺织服装的个性化产业语境之下,艺术的品位,成为了设计超越功能化需求,体现审美意趣的关键软实力。一方面,传统文化是时尚设计的独特优势和价值源泉——要开展纺织服装领域传统文化元素的发掘、研究与应用,丰富产品品类、提升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市场价值,实现应用中创新,传承中保护。另一方面,现代时尚是时尚设计的观念本性与时代气质——要积极挖掘二次元、网红等亚文化的价值,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加强产品形态、产品功能、生产流程及消费体验等各环节创意设计,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再次,设计是金色的,也是绿色的。

      设计是“金山银山”。我们处在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时代,设计,正在成为对品牌的“产品力”与“故事力”给予深度赋能的最好路径。设计是金山银山,好的设计,将有效助力产品的价值最大化,打破既定的价值边界,提升附加值空间

      设计是“青山绿水”。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强国建设,需要全方位应对创新所面对的挑战,即: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公共治理问题,全球贸易新布局所带来的供应链新整合,网络经济、新消费需求与原有产业生态、传统公共价值的冲突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冲突,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为特征的时尚设计成为潮流。设计是青山绿水,承担社会责任,保障生命生态、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提升设计标准的国际化与先进性,应列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指标。“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开放融合、共创分享”正在成为创新设计能力的核心要素和新特征。只有加强社会责任实践,才能更好地引领推动、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时尚转型

      面对新时代,拥抱新趋势,缔造新设计,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们应当着力于依托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时尚转型,构建以时尚小镇为创新载体的实验窗口,缔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伟大实践,注重实现三大价值链接:

      首先,产业与文化的价值链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整、传承稳定的设计文化。美国重视基础前沿研发投入,鼓励自由探索、创新创造,形成创新引领的设计文化;德国是严谨、理性的制造强国,依靠富有特色的自然科学、工程与职业教育、先进的工业标准,形成优质诚信的设计制造文化;法国、意大利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孕育了浪漫优雅的时尚设计文化;日本则形成了精致实用、中性极简的设计文化——我们在实现“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越的过程中,以时尚小镇作为重要的实验窗口,也应当重点培育具有中国文化的传统特色,行业文化的产业特色,以及区域文化的资源特色,具有较强识别度与独立灵魂的创新设计文化。

      其次,产业与环境的价值链接。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全球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全新信息网络与创新共享的“物理硬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保障开放自由、多样包容、鼓励创意创造的社会氛围,营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为激励保护创新设计培植健康、丰饶的沃土,营造设计文化“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制度软环境”。

      再次,产业与消费的价值链接。满足消费,是设计的初心,更是设计的归宿。依托一批深圳大浪这样产业链配套完整、示范型品牌聚集程度较高、消费审美水平较为成熟的时尚小镇,我们应加快区域时尚消费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价值链接,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价值转换,“以消费促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带动消费”,推动供给侧改革,带动产业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增长。

      最终,立足于深圳大浪时尚小镇与区域纺织服装产业的并行进化,我们应着力实现区域经济“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通过创意设计的外溢、形成规模经济重新构建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新的消费圈,为区域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发展动力。

      合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主要体现在:

      一、依托名企引领,以创意密集型生产替代劳动密集型生产,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型,构建具有时尚策源地属性的“文化高地”与“时尚硅谷”。

      二、服务消费生活,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区域内时尚生活的品质与品位,发展工业旅游,提升休闲体验,充满劳绩,诗意栖居。

      三、保护生态资源,深度根植区域内丰富的山水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强化“集约节约、保护生态、产城协同”的发展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美丽共生的和谐发展局面。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The bird wishes it were a cloud. The cloud wishes it were a bird.”)——同样的,我们的行业,得己所愿终其念,愿成为这一件内外兼修的“美丽衣裳”。同样的,这一件“美丽衣裳”,愿成为我们独特的自己,我们蓬勃的行业,“美丽中国”的国家形象。在此,我诚挚希望,以本次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计峰会在深圳大浪召开作为契机,我们得以对“新时代、新趋势与新设计”下的光荣与梦想,凝聚认识,找准路径,设计美丽,造福于民!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