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

  • 暂无相关信息
  •  
    西柳:一个裤装产业的往事
    作者:安钟汝 时间:2014-05-22 评论(0)

        这是关于一个小产业、一个小城镇、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怀着开创历史的梦想踏上某一条路,但在人性、市场等不测风云中,却不小心被历史改变了。

     

    学习丁其山

     

       “西柳是海城的,海城是鞍山的,鞍山是辽宁的”。出了东三省,西柳人必须这样绕口地介绍自己的故乡。他们总是在困惑,响当当的关东第一镇,为什么人们都不知道呢?

    的确,西柳镇的名声曾经响彻半个中国。甚至对中国乡村有着深刻研究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都曾一度将其作为研究样本,并感叹“小城镇不小,大市场真大。”19786月的一天,西柳公社东柳村出事了。

       村长丁其山带领几个村民打井的时候,井架子倒塌,砸死人了。这个意外事故,改变了丁其山的人生。为了赔偿死伤人员家属,他变卖了家里的所有财产,从一个风风光光的村长,变成了穷光蛋。为了还债,丁其山铤而走险,做起了“资本主义的勾当”——把自己女儿缝制的裤子卖给邻村的村民。靠着偷偷摸摸做裤子卖裤子,丁其山不但还完了债,还最早盖起了大瓦房。

       小人物无法创造历史,却可以启蒙历史。

    1979年,政策松动,西柳公社十里八村的村民们纷纷仿效丁其山,丢掉锄头做裤子。“西柳的裤子便宜,耐穿,送货上门,比国营厂的裤子都好。”一时间,西柳裤子,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品牌。“西柳自古无集市,农民世代守田庐”的状况一下子改变了,西柳成为服装产业重镇,围绕着西柳的裤子产业,西柳又形成了一个专门的服装市场。裤装产业与西柳市场如西柳两个翅膀,促使西柳经济腾飞,并相互反哺。

       2008年,西柳镇地区生产总值27.2亿元,财政收入1.53亿元。西柳服装产业和大市场,直接和间接地安置了本地及市外近30万人的就业大军。

       正当人们为西柳大市场的卓越成绩欢呼时,却闻到了可怕的气息——曾经本地品牌占绝对优势的大市场内,广州、福建、郑州等地的裤子品牌越来越多。

    追随这些品牌走出去一看,一直以为自己的裤子称霸天下的西柳人紧张了。在广州、郑州等地,竟然有着巨大的产业集群,他们产品优良,政策优惠,产业链齐全,甚至已经开始了品牌化道路,他们的产品从南方起步,开始蚕食西柳裤装的大本营一西柳大市场。

    假如西柳裤子产业衰落,西柳大市场势必空心化。大市场裤子档口占到一半,裤子产业衰落,西柳服装市场便没了支撑,这直接危及到西柳几十万人的生计。

    重振西柳裤业,是当务之急。

        开创历史,需要英雄,谁来当第二个丁其山?这个时候,西柳裤装行业的大佬张虹和吴宝琦登场了。他们要洗刷丁其山的历史,创造新的传奇。

        张虹性格沉稳庄重,气质忧郁,属于典型的学院派。入行20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接触了很多圈里的大佬,积累了很多新的企业运作理念,开口便是战略、品牌。吴宝琦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但却是西柳裤装行业里的大哥,为人仗义,大方爽快。他做企业和做人一样,没有章法,喜欢对着市场实打实地干,企业倒也做得风生水起。

    两位大佬的影响力在西柳裤装行业都是举足轻重的。而西柳裤业这个队伍该由谁来带?

        西柳镇政府组织西柳一千多家服装企业组建服装协会,要选出会长的时候,大家摇摆不定。

        吴宝琦人缘好,号召力强,产品做得不错,是实干家,但企业没有张虹做得大。再说现在西柳裤装行业面临的是走品牌化道路,吴宝琦企业经营路数杂乱,根本没多少品牌运作概念。张虹企业做得大,品牌意识强,深谋远虑,但苦于其经营的是女裤,女裤在西柳是少数派,不能代表西柳男裤阵营,更何况其人缘和号召力也不如吴宝琦。

    正在大家左右为难时,吴宝琦却主动推选张虹为会长,自己甘愿做张虹的助手,做副会长,这也正中了政府心意,顺势点张虹为会长。 

      

    吴张暗战

     

        队伍建起来了,领导选出来了。但吴张二人个性、理念的差别,也作为隐患埋了下来。


        张虹当上会长以后,很快点燃了第一把火,祭出“北派裤业”的大旗。一直以来,西柳被人们定位为生产低端产品、“大路货”的地方。不少西柳本地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被南方的厂家低价收购,撕掉了西柳的服装商标,换上了广州服装的商标,就能卖到高价。要摆脱这种为别人做嫁衣的窘境,必须先喊响西柳裤装集群这个大品牌,让西柳成为裤装产业中的一支正规军。


        为了增强西柳裤装企业的品牌意识,张虹带领西柳的企业前往广州、福建、郑州等各大裤装集群地学习考察。在政府的支持下,还举办了西柳北派服饰万里行活动,走遍大江南北,推销西柳的裤子,高调参加国内纺织服装行业规格最高的展会——北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西柳裤业人不惜代价地往品牌上砸钱,一时间,北派裤业似乎真的活了起来。


        而作为副会长的吴宝琦看到大家热热闹闹地来来去去,内心却有些担忧。他一直对裤装产品的品牌化提不起兴趣,他认为,品牌化的路子,是系列化服装的路数,裤装属于纺织服装里的单品,行业门槛低,工艺简单,承载不起太高的附加值。学着系列装走高大上的品牌化道路,可能会走入歧路。


        但是,出于副会长的身份,怕扫了大家的兴,就只好将这些意见压在心里。对于张虹的意见,他也是无条件支持,以免协会分裂。比如他服从协会意见,在某媒体上花了十几万元打了半年招商广告,没有接到一个客户电话,但为了维护这种和谐的状态,还是硬着头皮继续签了半年。

    但是,裂痕终究还是无可避免。或者说,这个队伍本来就是分裂的。


        吴宝琦的企业以生产男裤为主,张虹的企业以女裤为主,于是,女裤企业便天然地站在了张虹一边,男裤企业则不约而同地站在了吴宝琦的一边。外出学习,男裤企业自然希望多去男裤企业参观,女裤企业希望去女裤企业参观。而这些矛盾,又有意无意地被两位大哥代言。

     
        阵营的矛盾被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张吴二人的矛盾,逐渐加深了二人对彼此的不满,并在一些琐碎事务当中逐渐显现。


        有一次,某裤业专业媒体前往西柳采访,正好张虹外出,作为副会长的吴宝琦就接待了媒体,记者引用吴宝琦的陈述,写了一篇关于西柳裤装振兴的文章。文章发表以后被张虹看到,通篇全是吴宝琦的名字,自己为西柳做了很多贡献,却一笔带过,张虹认为,吴宝琦是在“争功”。这些言语传到吴宝琦耳朵里,又引起了吴宝琦的反感。

    此后,对于张虹的品牌化战略,吴宝琦干脆摆出不合作的姿态。比如,他从协会战略合作媒体上撤下了广告,接下来,一些男裤企业也跟着退出。他们的理由是,张虹做事私心太重,这家媒体以女裤为主,在这家媒体做广告,对做女裤的张虹有好处,自己就是花钱给他抬轿。


        人心涣散,协会大佬唱对台戏。尽管如此,协会依然艰难地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一些活动仍断断续续开展,北派裤业的大旗还时不时地拿出去秀一下。真正让协会崩裂的,是西柳大市场的升级。
     


    内讧商贸城


     

        西柳大市场发展到2009年,已经形成12个经营区,商户5000多家。然而,随着南方各大专业市场的强势崛起,西柳市场运输垄断、管理混乱、设施老化、业态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等制约集中凸显,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柳市场业户和采购商大量流失,经营效益不断下滑,即将被中国专业市场淘汰出局。

     

        西柳镇政府在对裤装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开始对市场升级换代。20087月,面对南方市场已经达到国际化、商场化的第四代、第五代市场格局,而西柳服装市场主经营区仍处二、三代市场的二层棚盖式建筑格局的现状,镇政府决定招商进行提档,投入十亿元建立西柳中国商贸城。

     

     

        西柳服装大市场与西柳裤装产业一直是共生体。从丁其山摆下第一个摊位,到西柳大坑集市,再到现在最为成熟的拥有三千多家商户的大市场,历经了多次升级。每一次,都会牵动整个西柳的神经。

     

        201018日商贸城装修试运营。市场管理者希望老市场的商户能够迁入新的商贸城,实现西柳大市场的更新换代,但因为商贸城人气不足,很多人并不愿意入驻,加上一些人在老市场高价买了门面,一旦搬走,之前的投入就等于打了水漂,他们更是抵制新市场商贸城。

     

        甚至当时有的人为了保护老档口,与市场管理者对抗,还发生了引火自焚的恶性事件。一度市场管理者和企业商户的关系剑拔弩张,这个时候,凡是与市场管理者走得太近的人自然也会受到敌视。

     

        政府招商建设商贸城,是为了振兴西柳裤业,建立裤业协会,也是为了振兴西柳裤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领导自然要带头解决。政府发动协会领导以身作则,并发动会员入驻商贸城。作为协会领导,张虹就以八折的价格拿下了三个档口,入驻了冷清的商贸城。但此时的张虹号召力已经很弱,大队伍带不动,只好发动自己女裤阵营内的成员入驻商贸城。幸好女裤是西柳裤业里的“次生”产业,他们体量较小,入行较晚,进入老市场的时候,档口已经被抢光,自己都是出钱租的档口,一个档口一年租金就十几万元,极大地推高了经营成本。新的商贸城开业,顺势买几个档口,也不是坏事。就这样,张虹一伙就搬入了商贸城,因为进驻较早,没有竞争,选的档口位置相对较好。

     

        随着商贸城招商力度的加大,商贸城越来越红火,档口越来越显得稀缺,价格也开始越炒越高。

    拿不到档口的人得知张虹和他的“党羽”以八折价格就拿到了档口,心理更是不平衡,都认为是张虹以权谋私,以会长的名义拿到好档口。这个传闻甚至传到了沈阳服装批发市场,张虹的名声扫地,给他的生意也带来损失。面对外界沸沸扬扬的传言和生意上的压力,张虹再也无心去管协会的事情。

     

        还有一件事,彻底摧毁了张虹的威信。

        张虹的新档口开业的时候,在商贸城不远的地方放了鞭炮。派出所以危害市场安全罪名把他抓了起来。张虹以为,自己并没有在商贸城消防范围内放鞭炮,抓自己就不应该,另外,自己为西柳服装做了那么多事,不看功劳也该看苦劳啊,但最后,竟没有一个人出来为自己说情。堂堂一个裤业领头人,就这样沦落成了囚徒。

     

        经历一连串的误解和打击,张虹的事业重心开始从西柳转向广州。西柳服装协会,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曾经风风火火的西柳服装协会,也近乎分崩离析。 
     

     

    胜利者

     

        此时,西柳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市场做起来了,协会又散伙了。

        西柳镇政府再次整合服装行业资源,重新梳理了服装协会。将原有的服装协会一分为八,男裤分会、女裤分会等,吴宝琦被推选为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成为西柳裤业“权重最大的官”。而张虹只是挂名一个男裤分会会长的虚职。

     

        吴宝琦走到前台以后,依然坚持着无为而治的路数。比起张虹,他很少带会员出去参观学习,这也开始被一些人非议为“没有尽到一个会长的责任”。

        2012年,裤装行业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成了吴宝琦的东风,再次造就了他在西柳的好名声。

        一直以来,裤装面料以牛仔休闲为主,而牛仔休闲面料对洗水工艺要求很高,以化纤起家的西柳裤业洗水工艺一直是弱项。造成了西柳裤装产品很长一个低迷期,即便是张虹主导的品牌化道路,也没有能将西柳的裤装产业拉动起来。

     

        2012年,人们发现,市场上男裤面料发生了改变,开始放弃牛仔,往不需要洗水的记忆丝面料转型,西柳有机会跳过了自己的弱项,有了大展手脚的余地。20122013年,西柳裤业没有怎么宣传,单单依靠产品更新,就大卖特卖。2013年,在裤装行业整体低迷的一年,西柳却逆势崛起。

        这正好验证一心做产品的吴宝奇的经营思路,产品是第一位,品牌化对于裤装不合适。吴宝琦的名声大振。

     

        有时候就是这样,明明是历史造就了人,我们却认为是人造就了历史。

    生意好了,心情好了,似乎所有的恩怨也都不重要了。

    这个时候,广州的张虹又回来了。他也开始做起了男裤,乘着西柳的“东风”发财。吴宝琦又和张虹走到了一起,吴宝琦甚至会给张虹业务上做一些指导。

    胜利者谈起往事,总是轻盈随意。吴宝琦点上一支烟,轻描淡写地诉说着往日的林林总总,商贸城自焚的怒火、与前会长的纠葛、企业发展的阵痛,都如指间的烟灰一般,被他轻轻弹去。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作为一个洗脚上岸的农民企业家,在踌躇满志的同时,却显示了一种惊人的明智,他的胜出,不是因为他左右了风吹的方向,只是他飘向了风吹的风向。只是,他不知道,风停了,他该何去何从。

         今天的西柳服装圈,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切按部就班,人们忘记了吴张的是是非非,也忘记了张虹轰轰烈烈的品牌运动。西柳的英雄,仍然是丁其山。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