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相关信息
  •  
    朱克荣:用爱为员工筑起一个家
    作者:梁龙 时间:2016-02-02 评论(0)
    一个企业何以长盛不衰?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企业的成功注定离不开 “掌门人”的坐镇指挥。频临倒闭的企业,又起死浮生,且规模呈几何级数扩张,上缴税收、职工人均年收入等持续倍增,这就是江苏双山集团的传奇,多次当选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企业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人物、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呼,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双山集团董事长朱克荣的“神话”。
         在朱克荣的带领下,双山新增投入7亿元,生产规模从5万纱锭、300台有梭布机发展到近20万纱锭,500台无梭织机,并先后收购重组10余家企业,安排下岗职工2000多人,总资产从1.6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年销售收入由2亿元增加到10多亿元。如今,双山已跻身“全国棉纺织行业50强排头兵(集团)”行列。

    大厦将倾迎难上
         上个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江苏双山集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出口遇险、海关调查、帐号被封、高层离职、人心惶惶,企业危在旦夕。大厦将倾,危难之时,双山人想起了朱克荣。他们相信,这时候只有他能够带领双山走出困境,共渡难关。原来,朱克荣高中毕业就一直在双山工作,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公司的副总经理,一干就是17年。1994 年,他才调离双山。但双山人始终没有忘记他。 
        而此时,朱克荣已是外资振阳集团的常务副总裁,待遇丰厚,还在美国办公。“双山快行了,资不抵债,要进行破产清偿”……1999年,一个越洋电话打到美国,朱克荣再也坐不住了。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很多亲友劝朱克荣:“弄不好丢了振阳的好工作,还会陪着双山一块完蛋。”“总觉得自己是双山培养出来的。现在双山有难,别说让我跳‘糠箩’,就是让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义无反顾。”于是,他回双山当了副董事长,主持全面工作。
    “为了和有关单位、部门疏通关系,人家还没有上班,我就先到走廊里等候;人家上班了,就笑脸迎上去,替人家端茶倒水。有时觉得很丢人。可一觉睡醒,又明白过来,我所做的这一切不正为了双山吗。企业救不活,那才真叫丢人。”朱克荣回忆道,经过300多天的日夜奋战,“冰山”终于融化,银行也同意发放贷款,双山总算有救了。
    可是不久,纺织业再次跌入低谷,市场严重疲软,许多企业纷纷减员、停台、限产。但经过朱克荣的认真调研,他认为,危机孕育着生机,不但不限产,还得开足机台,实行满负荷生产。“当时,双山的仓库里棉纱棉布堆积如山,连走廊过道里都堆满了产成品。有人认为我们这么干风险太大,有人甚至认为我们发疯了!结果市场复苏了,我们的产品全部销售一空,填平了所有亏损,当年还赢利几百万元。有人说我是赌博,我说这不是赌博,是拚搏。”
         就这样,他一方面抓企业内部改革,调整生产经营思路,突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三支队伍”的建设,打足产能,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凭着多年的商海人脉和人格信誉,走南闯北,说尽好话,终于从省内外欠回棉花2000多吨,为双山争取到了3000 多万元的流动资金。于是,一车车棉花运进来,一车车纱布运出去,双山“活”了。
    抢抓机遇快超越
        俗话说,小船难敌大风浪,大舰方能立潮头。
        朱克荣深知,行业不景气之时,正是积极开展兼并重组,实行低成本扩张之机,为此,他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致力扩大企业规模。自2001 年以来,先后兼并重组县内色织漂染厂等10余家企业,每年以5000万元的技改投入,提升装备挡次,扩大产能,引进日本产喷气织机250台及卡尔迈耶浆纱机等配套设备,先后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清钢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目前,进口棉纺织设备占比60%以上。
    2004 年,竞购县第三纺织厂5万锭资产,投入3000万元技术改造,3个月就使停产近三年的企业全面恢复生产,3个月后,产量达该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当年,双山进入中国棉纺织行业前50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善于逆向思维的朱克荣,决定实施“退城进区”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提档升级、提速增效、技改扩能”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坚持边建设、边搬迁、边生产、边技改,总投入超过1.3亿元,一年“三大步”,新建10万平方米主厂房;新增纱锭5万枚;新增喷气织机100台,完成10万纱锭搬迁,建成350台无梭织造中心。两年时间完成了“退城进区”发展战略,不仅规模、销售、税收、效益均实现了翻番,更重要的是借助“退城进区”淘汰落后产能、更新装备,企业发展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
    2009年,朱克荣敏锐地抓住了房地产市场低迷,进入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开发首个楼盘“双山萃园”,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打开了多元化经营新局面。
    2010年,朱克荣又审时度势,重组了经营困难的毛绒行业龙头企业江苏振阳集团,为企业增强了活力。当年,仅旗下江苏双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销售7.5亿元,就上缴税金7000万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全集团共完成销售10.05亿元,上缴税金1.08亿元,成为当时射阳县首个亿元纳税企业。
    如今,双山在朱克荣的领导下,已经渐渐步入正轨,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凝聚人心谋发展
    2000年,当双山集团率先进行“国退民进”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时,许多人担心,朱克荣会不会乘机甩包袱,搞“减员增效”?“这个问题我不是没有考虑过。可是,我更多考虑的是,减下来的人怎么办?我们是民生企业,首先要考虑安排就业,为政府分忧,为员工分忧。”于是,他提出了为员工、为社会、为股东的“三为理念”,在职工大会上宣布:双山改革坚持人性化操作,不靠减员增效益,努力增效不减员,积极增资不减薪,对改制前的国企员工全盘接收。
    为了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他毫不犹豫,不仅继续为职工提供集体宿舍,还新建1500平方米600名职工就餐的职工食堂,为员工提供免费就餐,仅这一项一年就增加开支380万元。但他,一点也不心疼。反正不断加大投入,千方百计的维护员工的利益。
    如今“三为理念”已成为双山企业文化的精髓。“为员工”,即把员工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改制以来,员工人均工资每年保持千元以上的增长幅度,并按时足额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等五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集体福利待遇逐年提高;“为股东”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上;“为社会”主要体现在税收贡献上。改制以来,上缴税收逐年递增,累计达7.5亿元。
    为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朱克荣还决定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聘制,重大事项一律集体决策并向职代会通报,一系列的措施,让双山的员工深切感受到,尽管从“国企”变成了“民企”,但如今的双山更像是自己的“家”,员工的凝聚力变成了先进的生产力。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双山人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而朱克荣却没有止步,他力争到2015年底,让双山的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把集团建设成为一个一流的国际化大企业。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