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相关信息
  •  
    防霾口罩:重塑规范 告别混乱
    作者:本刊记者 梁瑞丽 时间:2015-09-07 评论(0)
    随着全国各地雾霾频发,作为民众最贴身的防护首选,防护口罩这几年可谓经历野蛮增长。
    但PM2.5口罩市场也是乱象丛生,市场上大部分宣称具有防霾功能的口罩仍达不到标准。各省质监部门在今年初的多次抽查检验中,超五成的防霾口罩不达标,没有达到其宣传的防霾效果。
    有业内人士认为,防霾口罩标准在过滤性指标上,不一定要像工业用口罩那样实现过滤性能超过90%,70%左右的过滤性依然能有很好的防护效果。
    据了解,国内目前现行的口罩标准有三个,分别为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和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均属于劳动防护类和医用防护类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日常民用防霾口罩。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功能性防尘口罩市场规模已经接近20亿元,而民用防护型口罩的市场规模也超过10亿元,预计未来3~5年内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在经历了2013年行业狂飙之后,防护口罩的标准升级和国标制定问题就被正式提上了日程。而今年更有利好消息传来,日常防护型民用口罩国标即将出台,防霾口罩市场混乱、鱼龙混杂的乱象将得到有效制止,不仅规范了市场,制约了企业,更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6月24日,国家标准委就《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7月24日。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起草,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消费者协会派员全程参与了标准编制工作。
    该标准包括两大方面的技术内容,一是安全,二是性能。安全是该标准的核心内容,标准首先对口罩提出了基本安全要求,防止安全死角;同时还将安全指标进行了细化,详细规定了有毒有害物质等各项安全指标,有利标准实施。性能则将消费者关注的防护效果列为核心指标,防护效果将进行分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空气状况,今后消费者可以按选需购口罩。
    在安全方面,标准一是规定了日常防护型口罩的基本安全要求。要求口罩应能安全牢固地护住口、鼻;口罩不应使用再生料,不能使用含高毒性、致癌性或潜在致癌性物质的材料等;二是对安全要求进行了细化,设置了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呼吸阻力、微生物、色牢度、下方视野等诸多指标。另外,标准要求经环氧乙烷消毒或处理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
    在性能方面,标准按照防护效果将口罩的防护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四级:A级、B级、C级、D级;各级对应的防护效果分别不低于90%、85%、75%、65%;各级适用的环境空气质量分别为:严重污染、严重及以下污染、重度及以下污染、中度及以下污染。各防护等级口罩应能将相对应的污染环境下吸入的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降低至满足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指数类别良及以上的要求。为满足在空气严重污染情况下仍需外出人群的防护需求,标准设置了A级防护级别,推荐在细颗粒物浓度达500μg/m3~700μg/m3时使用。为了全面评价口罩的防护性能,测试介质选用了盐性介质和油性介质,同时给出了与口罩防护效果级别相对应的口罩材料的过滤效率。
    »»专家解读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
    规范竞争 引导行业发展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是与大众健康相关的焦点,在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佩戴口罩成为人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手段。口罩已不仅是传统概念中的防寒保暖功能,而且要具有阻挡病菌传播、防止细颗粒物吸入等功能。
    在制定过程中,我们既参考、对比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也保持了该项标准与参考标准的协调性,并突出了该项标准的独特性和适用性。为此,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的起草小姐做了大量的调研,包括市场口罩类型、质监检测结果、企业生产状况等,进行了大量的样本测试积累,还组织了跨领域的专家团队,有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东华大学、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部、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相关专家,共同对该项标准的编制进行指导及技术支持。
    该项标准的鲜明特点有四个方面,一是设定的使用环境是大气环境,而非作业环境;二是设定的使用对象是自然人群,而非特定的从业者;三是口罩的防护性能采用直观的防护效果综合指标评价;四是口罩的防护等级对应空气质量指数类别。
    标准明确规定在标识中含有生产企业名称、执行标准、产品防护级别、推荐使用时间等。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口罩时应首先看准口罩标识上标明的使用标准、防护级别。另外,消费者在使用中要注意口罩标识中的推荐使用时间,及时更换。一般来讲,防护效果越高,相对的呼吸阻力就越高,长时间佩戴高呼吸阻力口罩会对身体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不建议消费者长期、超等级佩戴防护型口罩。
    该项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生产企业可根据自家产品选择使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将配合国标委以及自身组织好标准宣贯工作,包括对企业、检测机构及消费者的宣贯,对消费者的宣贯也是本标准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成本方面,国内企业完全可以生产满足过滤效率的非织造材料,产品技术成熟,产量充裕,因此不会形成成本增加趋势,也有一些新型膜材在使用。但是口罩防护效果不仅与所用材料的过滤效率有关,同时也与口罩的结构形式有很大关系。如何依据人体工学原理提升日常防护型口罩的佩戴舒适感,是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郑煜铭
    标准还需完善
    空气污染非常复杂,颗粒污染物是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空气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划分里,有专门针对PM2.5的浓度限值,一级浓度限值为日均浓度不大于35μg/m3,二级浓度限值为日均浓度不大于75μg/m3。应该强调指出,在不同污染程度空气环境下,相应防护等级口罩应能够确保人体所吸入的空气所含细颗粒物浓度低于75μg/m3(即空气质量类别良及以上)。
    结合实际情况,我国拟于2016年实施的《空气质量准则》规定的准则值为75μg/m3。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当前的空气质量标准稍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10~20年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个过程。
    空气细颗粒污染物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海盐、植物花粉等;人为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如发电、冶金、石化等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以及各类交通工具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等。目前的空气细颗粒物中,主要以无机盐、元素碳等颗粒物为主,同时还含有部分的有机污染物。
    在选用测试介质时,也有争议存在,一种是使用NaCl介质测试,理由是空气颗粒污染物以盐性颗粒物为主;一种意见是建议使用NaCl和油性两种介质分别测试,理由是空气颗粒污染物中包含有油性物质。目前,我们仍然缺少足够深入而系统的相关基础研究。为确保口罩日常防护性性能,决定同时使用盐性和油性介质对口罩进行测试,做到既防盐又防油。当然,随着科技进步、滤材发展和研究深入,今后仍然需要对标准进行相应的优化完善。
    中国消费者协会工程师 崔薇
    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雾霾情况的加剧,口罩成为了热销品。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包括上海市消保委在内的多省市消协对口罩产品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由国家劳保用品测试中心承担。试验结果显示,37款口罩样品总体防护性能不太理想,不同样品间防护性能指标差异较大。在过滤效果方面,37款口罩样品中,只有40%的口罩样品过滤效果较好,其中,一次性口罩样品一般好于可换滤片式布口罩样品。在口罩与面部贴合性方面,15款一次性杯形口罩和一次性折叠口罩样品中有12款口罩样品与面部的贴合性较好,一次性杯形口罩和一次性折叠口罩的泄漏性能指标明显好于一次性平板口罩和可换滤片式布口罩。而在佩戴舒适度方面,呼吸阻力小的样品(带有呼气阀的样品除外),可能存在过滤效率偏低或泄漏率偏高的情况。比较试验结果,消协均及时地向社会大众传播。
    试验结果一出,引起国家极大重视,加速了国家级民用口罩标准的制定。根据国家标准化法规定,凡是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标准制定均要征求中消协的意见,以此来保障消费者权益。而中消协自接到标准起草者发来的函起,即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并为标准起草者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和数据。
    在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方面,消费者主要是从产品的使用说明上来更多了解产品的,因此只有企业正确地标注产品的标识,明示产品质量信息,才能保护企业、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现有关于口罩的产品标准来看,口罩标签一般要求标明产品名称、商标或其他辨别性标注、产品型号、执行标准、滤料级别、生产企业名称以及一些必要的使用说明和警示等内容。消费者购买前须仔细甄别,多比较再选择。
    在选择口罩时,消费者可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到厂家官网或正规销售渠道购买,确保使用正品行货,不要购买“三无”产品或标识模糊不全的产品;二是在佩戴口罩时,要保持口罩清洁,当感觉口罩有异味或阻力增加有憋闷感时,应立即替换掉口罩;三是要依据所处不同环境选用不同类型的口罩;四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老人、儿童等体质较弱人群宜佩戴阻力小、头带式的口罩。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主任杨文芬
    推广需全产业链配合
    本标准为了保证广大口罩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考察了诸多使用安全性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色牢度指标等,但测试上述指标所使用的测试方法均为现行的标准测试方法。而且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同多个检测检验机构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并对多批次口罩样品进行了所有指标的测试。众多检测检验机构都能够依据相关标准对日常防护口罩进行检测检验,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整体上来说,标准包括防护性指标、安全性指标、装配性指标和标志标识等。其中防护性指标包括过滤效率、防护效果、呼气阻力、吸气阻力等,目的在于保证口罩能够对环境中的颗粒物进行有效防护;安全性指标包括微生物、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色牢度等。创新点在于根据不同等级的大气污染状况综合考虑了口罩的防护性和舒适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口罩的指标要求。实际上,N95是NIOSH标准中所规定的一个口罩级别,同我国GB2626-2006标准中KN95口罩指标要求类似,属于工业防护用口罩的应用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过滤性和安全性本身并无矛盾。实际上,过滤性是一个比较狭义的安全性指标,指的是口罩所使用的过滤材料(滤芯或者口罩罩体)对吸入空气中颗粒物的过滤能力。对口罩生产厂家而言,所使用的过滤材料满足一定的过滤效率要求是产品能够具有防护能力的前提。但实际上,在口罩佩戴过程中,口罩的形状、口罩与脸面部的贴合等等因素都会对口罩的使用安全性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标准中使用呼气阻力、吸气阻力、防护效果等防护性指标和微生物、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色牢度等安全性指标、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处的断裂强力、呼气阀盖牢度等装配性指标确保产品的使用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标准的推广需要各口罩生产、销售、使用、监管部门的大力配合,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同时,也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