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相关信息
  •  
    江西于都:以数字化打造科技时尚之都
    作者:中国纺织 时间:2020-11-24 评论(0)

        近年来,江西于都顺应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趋势,结合本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础,解决“三留守”问题,以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需求,将纺织服装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并在发展思路上根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县内纺织服装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大力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促使行业实现了良好发展。

      于都纺织服装产业2016年以来实现了三年翻番,得益于科学的发展规划、有效的政策制定和积极的改革方针。”在“十三五”收官之际,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朱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近年来于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实现了连年翻番。 
      纺织服装是于都县的传统行业,据县志记载1920年就有使用缝纫机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16个合作社四五百人专门从事缝纫,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从事纺织服装行业。2000年以后凭借在沿海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部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发展基础。2016年初,于都县委、县政府顺应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趋势,结合本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础,统筹考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问题,以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需求,将纺织服装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并在发展思路上根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县内纺织服装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大力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促使行业实现了良好发展。

    精准对接、互补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
       
    于都县近年来走的是五位一体科学布局的发展之路。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聘请中国服装协会专家团队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长远规划上有明晰的思路和目标,并通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首位产业、重视首位产业、参与首位产业的广泛共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各项资源集中到发展首位产业中来。
      选准方向、走对路子:选择走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明确了纺织服装为首位产业,提出“搭平台、强招商、优服务、提创新”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于都纺织服装创新发展新路。
      深入行业、出好政策:在调研全国各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出台符合行业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扶持政策,为招商引资打下基础,集聚了很高人气。
      查缺补漏、建好平台:加大政府投入,打造产业公共平台,通过优化产业配套降低综合成本,增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纺织服装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主动出击、精准招商:成立了37支专业招商队,明确人员、明确经费、明确招商地区,实现与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精准对接,互补发展,促进了产业转移、转型升级。

    搭建数字人才平台, 打造科技时尚新于都 
      在纺织强国建设过程中,于都进行了积极改革与政策完善,在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 
      增强人才保障。围绕数字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行业领军人才;鼓励服装学校设置符合产业发展的相关课程,创建企业对口实践基地,培养数字经济发展所需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加快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度,为留住企业人才在于都安家落户提供保障。
      强化十大平台数字化建设。在纺织服装十大平台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入“数字”科技元素,打造智能化、网络化的平台,提升平台和使用的便捷性。
      组建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建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纺织服装研究院,主要承担数字经济相关知识与实用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并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展开研究,将其打造为一个人才智力引进、智能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发展和人才协同培养的于都创新创业新引擎。
      朱旭表示,目前于都县服装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核心工程来抓,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以“读服装学校为荣”的良好氛围,与江西服装学院等国内知名服装院校逐年加强深度合作,并已向教育部、人社部申请将于都县服装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为把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打造成科技、时尚、绿色的朝阳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后疫情时代,新模式解锁融合发展
      
    谈到今年全球性疫情影响时,朱旭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打乱了经济规律,服装成为消耗量下降最为明显的消费品。除去消费场景的改变,国际时势的复杂性也在一程度上对服装消费和产业发展产生影响。”对于如何应对纺织行业的重大变局,朱旭认为,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把握行业发展的主动性。 
      新的生活方式,驱动生产方式变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社交隔离促进了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线上化,加速转型,成为产业安身立命的必要路径。在供给侧方面,传统纺织服装供应链需要转向数字化、扁平化、共享化、柔性化、生态化;在需求侧方面,品牌需要从单一的实体门店,转向与电商PC端、电商移动端以及信息媒介的全客群、全渠道、全品类、全时段、全体验、全数据、全链路的融合。
      
    促进融合发展,成为产业价值延伸的重要方式。伴随着时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机制的融合涌现,时尚也逐渐从“个体时尚”向“泛时尚生态”转变,作为主体时尚产业,纺织服装需与影视、音乐、金融、科技、饰品、旅游、城市建设等领域融合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突破要素瓶颈。当前,服装产业在整个要素市场,包括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配置、流动层面仍存在不少的障碍,需围绕“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新定位,构建有智慧、有颜值、有灵性、有尊严的新制造文明、新商业文明与新消费文明。
    七大规划绘制于都蓝图   
          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展望“十四五”,针对于都纺织工业的新发展定位,朱旭介绍了具体规划和实现步骤:
      抓平台补链条,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筑巢引凤”。继续推进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重点建设城市客厅、FDC面辅料图书馆和梧桐台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网红、直播等融合发展的“买全球、卖全球”纺织服装交易市场。
      优化扶持政策,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添砖加瓦”。修改出台《于都县扶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2019-2024),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招工服务、改善园区企业务工人员住房条件、提高园区企业员工医疗保障水平、营造崇尚技能的用人环境、抓好新员工的岗前培训。
      加大宣传力度,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营造氛围”。今年于都县成功举办了 “于都县纺织服装产品‘扩内需、惠民生’促销会”,吸引国际、国内采购商来于都洽谈对接,有效解决因疫情原因导致的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库存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积极开展服装行业技能竞赛,举办了2020年江西省“天工杯”服装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不竭动力。今年12月,于都将努力举办好“2020年中国(赣州)服装服饰博览会”,让于都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激发更多创新活力,提升于都纺织服装影响力。
      坚持对外合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寻找助手”。加强与中国服装协会合作,争取在于都县召开全国性服装界会议,开展校企联合办班和定向培养,为各类纺织服装企业培养产业人才。
      政府购买服务,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输入动力”。聘请行业专家为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顾问,长期指导和帮助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
      完善服务体系,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开辟通道”。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建设好“服装贷”。引进一批技术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商,建设好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智能制造、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大数据信息服务、电商运营等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做好“店小二”安商服务,抓好重点企业入规服务工作。
      创新金融产品,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搭建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融资平台,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增资扩股、租赁、购买、新建厂房等提供金融支撑。积极引入融资租赁企业资源,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服务,引导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成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金和纺织服装出口兑税基金。
       蓝图已经绘就,相信于都纺织服装产业的明天更美好。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验证码:
      所有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