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冠雄有一双总是眯着笑的眼睛,亲切和善、平易近人。这位在棉纺行业耕耘近40年的风云人物,有着追求创新的态度、活跃的思维、精明的大脑和博大的胸怀。
无论是质量创新、“走出去”还是承担社会责任,华冠雄都有自己的思索,这种对“怎么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永无止境的探求,不断创新和丰满着他原有的思考与行动。
勤于思,敏于行,并且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造就了华冠雄智慧儒雅的气质,成就了今日业界翘楚的华茂。优秀是一种习惯,让我们看到华茂辉煌业绩的同时,更加感受到华冠雄平和大气的人格魅力。

华冠雄 安庆华贸集团董事长
华冠雄 把好纺织第一关
华茂的早晨来得特别早。
在我国棉花主产区——安徽省安庆市,2005年的12月7日,正值隆冬时节。早晨7点一刻,华茂的员工已经列队在做广播体操。比他们更早到的,是他们的一把手——华冠雄。
每天早上七点,华冠雄到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车间,几十年来未曾间断。
抓质量:中国棉纱第一家
华冠雄笑言自己技术出身,抓起质量工作来得心应手。他能几十年如一日,把掌握车间工作放在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情,也不是作秀。
因为华冠雄清楚记得近二十年前的一件往事。1984年,华冠雄出任华茂的前身安庆纺织厂正厂长。随后,企业第一批出口日本的棉纱被退了回来,否决的原因就是:质量太差。这深深刺痛了技术出身的华冠雄。
从那时候开始,华贸全厂全力以赴提高出口日本的棉纱质量,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华茂出口日本的棉纱量已经占中国出口日本棉纱量的1/3,能在东京期货市场交易的中国棉纱只有华茂一家。从因产品质量差被退货到被日本丸九株式会推荐为“中国出口日本棉纱的榜样”,华冠雄更加坚定了“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一定要把品质搞上去”的理念。
“产品到用户手中是精品,保证到用户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是精品!”华冠雄说,这才是华茂所追求的质量。过去纺织厂认为服务就是征求客户意见,而现在这种理念已经远远不够了,华茂力求产品能够为客户创造精品,比如说客户要求染色后不出现色差,华茂在生产过程中就严格控制配棉的成熟度、成色等因素,避免客户产品出现色差。
“一个企业一定要走精品之路,走低档、价格竞争、规模之路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之下一定会生存困难,我们认为我们走的路是走对了,而且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华冠雄说。
走出去:企业家的冒险精神
中国纺织出口受多方“围剿”,国内企业对“走出去”寄以厚望,有进行海外并购的,也有试水海外建厂,但成功的并不多。而华茂在海外的发展却风生水起。谈到第一次“走出去”的经历,华冠雄谨慎的称之为:“好运气的冒险”。
1996年,国内纺织行业经历了连续三年亏损,棉纺行业更是占据亏损企业的“半壁江山”,很多国有棉纺企业已经濒临破产。虽然依靠高质量,华茂在全线亏损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不错的效益,但是看到“窝里斗”的残酷情形,华冠雄心想,一定要另辟新路,不能只在国内的局促中发展。
就在华冠雄期望“走出去”的时候,机会来了。当时一个香港公司在美国设立的工厂急需转让。这是一个有400—500个中国劳工,加上当地的工人总共700多人的服装厂,工厂亏损是管理不善导致,在生产上还有很大的潜力。
对方愿意折扣价卖出,但是也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三天之内付清款项。作为国有企业,如此重大的举动按照正常程序就要请示、批复等,三天时间肯定来不及。要是擅自做决定,“我华冠雄也许就身败名裂在这件事情上了”。华冠雄分析情况说。但是,对方规定的时间不会等人,机会不会等人,思来想去,华冠雄拍了板:购买。
至于到底为何下定决心冒险一搏,华冠雄说:当时就想着能够去赚美国人的钱毕竟是一件非常有气魄的事情。而且,他也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一个企业家应该有一点冒险精神。
接手美国工厂之后,拿华冠雄的话来说:盈利简直太漂亮了。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盈利2000多万人民币—— 当年买厂的价格。有了这次漂亮活,华茂以海外盈利投资海外,相继在约旦、柬埔寨、塞班岛等地设立了自己的工厂和公司。
华冠雄认为,有能力、有基础的企业应该努力“走出去”,现在还是好时机,只是“走出去”之前要做好功课,“走出去”不忘时时总结,时时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