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彩玲是如意集团新技术开发的操盘手, 她1992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北纺织工学院服装系纺织品设计专业,2003年5月获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历任如意集团织布车间质检员,技术科设计员,技术开发部副部长、部长。
丁彩玲以超越极限的姿态,在技术创新上屡攀高峰,2008年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让她在行业中异军突起。尤其是以丁彩玲为主要领导的企业研发团队与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共同研发了“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更是淋漓尽致展现出她的横溢才华和“技术无止境”的理念。
丁彩玲 山东如意集团执行总裁
丁彩玲 创新操盘手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的研发成功,意义非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项目专家鉴定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对传统纺纱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形成突破,是我国纺织行业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了环锭纺纱纱支的极限。
2008年,她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中有2项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有1项获得三等奖,2008年11月丁彩玲还荣获桑麻纺织科技一等奖。她立足企业,刻苦钻研,成绩突出,是纺织行业中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寻找科学家
武汉科技学院的徐卫林教授与如意集团丁彩玲等技术人员合作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对传统纺纱技术及理论实现了重大突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换代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徐卫林就是丁彩玲想找的科学家,她介绍,纺出丝绸般手感羊绒的想法,在徐卫林介入前,他们跟好多研究机构谈过。她强调,“唯有徐卫林重视了我们的这—需求,坚持探索这方面的技术奥秘,最终在技术上实现了飞跃,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了重大原始创新,用低档纤维纺出高档面料。”
丁彩玲跟徐卫林是西北纺织工学院校友,两入在如意纺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有许多合作。在丁彩玲眼里,徐卫林与众不同:极具创新意识,治学严谨扎实,善于逆向思维,很能吃苦,多次深入车间,和企业—线技术入员沟通顺畅……
丁彩玲说:“如意更喜欢徐卫林这样的科学家”。徐卫林则说,—个以纺织为主业的公司冠名“科技”,显示了这家公司对创新的渴望。
“特别要提一点,虽然我们提出了这项技术的原理和思路,但如果没有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作为企业家的眼光和魄力,没有如意集团执行总裁丁彩玲率领具有的强大科研创新能力的团队,以及如意集团完备的产业链结构,这项技术也不会这么快研发成功。因此,这项技术的是产学研完美合作的成果。”徐卫林说,他很感激丁彩玲和其研发团队。
优势和短板
如意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科技创新放在首位,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强化,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如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如意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分别承担着技术储备、技术研发及项目实施的职能,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与国际国内知名院所产、学、研合作。
多年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目前拥有80多项专利技术,在如意,一块面料的利润能达到50%已经不是惊奇的事。当众多中国纺织企业还在为3%至5%左右的利润苦苦奋斗之时,山东如意集团超细180支毛纺面料,卖价每米40美元,创造了50%的利润,高卖价、高附加值让许多企业羡慕不已。
丁彩玲介绍,如意早已转变了靠规模获取利润的贸易方式,而是靠研发、靠技术创新获取高附加值,做高端产品已成为如意的明确定位。现在如意基本放弃了附加值较低的混纺产品,全部转向超细100支以上的毛纺产品。去年推出超细180支毛纺面料,并出口了2万多米,现在又开发出200支超细毛纺面料。由于产品档次高,去年欧美纺织品设限对如意没有丝毫影响。除了纯毛面料外,如意还在开发毛/丝、毛/羊绒面料。技术研发无止境,强大的研发实力,奠定了如意在国际市场的强大竞争力。把高科技作为亮点,看来作为毛纺行业国家级新产品开发基地,山东如意名实相符。
“创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有了新的技术、新的想法,还要把它们变成高品质的产品,否则创新就失去价值。”丁彩玲说,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的企业,都是非常严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到位,可以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