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新高大而稳重,脸上略带一点沧桑。陈其新很喜欢用“当家人”来定义自己,他说:“作为企业的当家人,保证员工们能够安居乐业,这是我的责任。”20多年的发展,面对种种市场变化,这个当家人有着很好的心态:不怨天不怨地,遇到困难一家人一起解决;企业要坏,也是自己搞坏的,没有别人打败的。
陈其新说:“我没有什么好写的。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波折。”他所拥有的,是一个“当家人”最朴实的力量:“作为一个当家人,我时时刻刻都有着责任感和紧迫感。”
陈其新 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其新 “当家人”的力量
2010年新春伊始,很多企业还在“假期恢复”过程中,泰坦股份有限公司早已一片热火朝天,为完成纷至沓来的订单,不少制造车间还得安排加班加点。一辆辆货车停在厂区大道上,等着产品装车发货,新的一年,美好的开始。
回首2009年,这是国内纺织工业和纺机行业困难的一年,而从报表上看,2009年公司1至12月实现的销售和利税都比去年同期增长55%以上。陈其新深有感言:“以创新抵御危机,转型促进发展,是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投入和长期坚持研发培育积累形成的结果。”今天的泰坦,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抗击危机寒流,正如陈其新所说的那样,这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创业:第一台国产倍捻机
“市场中寻找机会”,陈其新从进厂第一天开始,就遵循这样的理念。在广东的一家大型纺织企业里,陈其新跟随该厂厂长了解企业的概况,参观过程中,一台倍捻机引起了陈其新极大的兴趣,一个山区小城来的厂长,对于这样的洋设备显然是陌生的。了解后,陈其新知道了:这是进口设备倍捻机,70万元人民币一台,国内能买得起的厂家不多。纺织品的档次要上去,少不了它,可惜国内没有能生产出来的。
1992年7月,一个永远让“泰坦人”难忘的时刻,也是泰坦无论经历多少年的发展,都不能抹去的重要一笔——第一台国产倍捻机在这样一个小厂诞生了。“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倍捻机”,陈其新无数遍地说着这样的一句话,“泰坦”因此也名声大震。
很快地,产品批量生产投放市场,顶替了进口,引起了全国纺织界的瞩目,产量位居全国同行第一,从而推动了企业连续5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因为国产倍捻机的推出,使国外进口产品陆续宣布降价,其中幅度最大者达40%。中国倍捻机的成功,使意大利、日本、瑞士、法国、韩国等纺机发达国家对中国刮目相看。1995年5月,中国的倍捻机首次出口。泰坦人加快了在纺织机械制造的高科技领域的开发步伐,1997年以实现利税上亿元位居全国纺机行业首位,“泰坦”在全国纺机行业中也有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发展:专心做纺机
1996年,当人们还沉浸在倍捻机的热潮中,“泰坦”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发展: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剑杆织机。
当年年底,第一台样机问世,连续6年不断攻克技术难点,完善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终于在2001年3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与浙江省科技厅共同主持的国家验收。这种TT96型剑杆织机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以优异的性价比成为了“泰坦”打向市场的又一重拳。2002年,“泰坦” 剑杆织机销售达2500多台,平均月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
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剑杆织机研发生产验收中间,陈其新有过徘徊和迷茫,1998年前后,整体大纺织环境发生了变化,“纺织没前途,纺机更没前途”的声音严重影响了他的决策,加上产品单一,同行竞争激烈,陈其新一度想转到其他行业发展:生物工程、汽车发动机、可视电话、镍金电池……
一系列项目的考察分析初试之后,他又下定决心专心做纺机,“自己熟悉的行业都做不好,其他的怎么能做好”,随之剑杆织机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此后,2002年秋天,在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泰坦又一次带来了惊喜,展出了新型转杯纺纱机、喷气纺纱机等新产品,尤其是TQF268型转杯纺纱机以每分钟最高转速10万转成为国内最先进机型,喷气纺纱机国际上也只有一两个国家能够制造,泰坦成功开发出该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体现了公司在高端纺机制造技术方面跃上了新的水平。
长期以来,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已有二十多只产品投向市场,有8项次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